p; 它是“频率调谐器”。
是活人与逝者之间,唯一尚未断裂的桥梁。
她猛地想起三天前那个盲童小禾上传的口琴曲。为什么系统会检测到“区域性共鸣扩散效应”?为什么影响半径恰好是17公里?
因为那个旋律,无意中触发了一个古老的安抚频率??专为安抚游离在外的记忆残响设计的安魂调。
林婉早就建立了这套体系。
她用三年时间,把自己变成了一枚种子,撒进全球千万普通人的心跳与呼吸之中。
而现在,它开始发芽了。
苏晴迅速整理思路,打开直播推流界面,新建了一场名为《如何不靠耳朵去听》的秘密通道。这场直播没有标题封面,不对外公开,仅限系统自动邀请的特定用户加入??那些在过去七十二小时内,曾产生异常脑电波同步现象的个体。
不到五分钟,接入人数已达三千二百人。
他们来自三十多个国家,职业各异:聋哑学校的音乐老师、临终关怀护士、地震幸存者、失眠症患者、甚至一名刚经历流产的母亲。
苏晴没有说话,只是播放那段反向解码后的音频,并附上文字说明:“请闭上眼睛,感受它穿过你的身体。如果你感觉到任何异样??冷热交替、心跳加速、眼前闪现陌生画面??请在聊天框输入一个词:我听见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起初无人回应。
直到第十三分钟,第一条消息跳出:
>【京都?古寺住持】我听见了??我看见母亲在厨房煮红豆汤,那是她去世前最后一顿饭。
紧接着:
>【冰岛?极光观测员】我听见了??雪地里有个孩子在笑,但我身边根本没人。
>【云南?山区教师】我听见了??是我十年前失踪的学生,他在唱歌。
>【柏林?神经科学家】我听见了??这频率……和胎儿在母体内听到的母亲心跳完全一致。
苏晴看着满屏滚动的“我听见了”,泪水再次模糊视线。
这不是幻觉。
这不是心理暗示。
这是真实发生的跨维信息交换。
成千上万的人,在同一时刻,“接收”到了不属于此生的记忆碎片。
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简单的动作:有人愿意再唱一遍没人听的歌。
她摘下耳机,走到院中,抬头望天。云桥已然成型,横贯东西,宛如银河倾泻人间。三花猫不知何时爬上了屋顶,面向北方,脊背微弓,像是在迎接某种降临。
手机再度震动。
仍是“静流”系统提示:
>【紧急预警】
>检测到高能声波扰动
>来源:喜马拉雅断裂带核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