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复合型生物电场+多重复调吟唱
>初步判断:休眠态用户“林婉”尝试建立双向通信
>建议:立即启动“回音锚定程序”,否则可能导致局部现实扭曲
苏晴心头一紧。
现实扭曲?
她立刻翻阅林婉留下的实验日志,在编号#47的页面找到相关描述:
>“当集体聆听强度超过临界值,空间的声学结构可能发生轻微折叠。表现为:物体短暂虚化、时间感知错乱、甚至出现‘重叠影像’??即过去与现在的场景在同一地点同时显现。此现象可持续数秒至数小时,统称为‘回音潮汐’。”
换句话说,如果她们不能控制这次通信的能量规模,整个村庄都有可能陷入时空错乱。
她冲回录音棚,快速编写一段镇定频率代码,植入S-003主控程序。这是一种基于a脑波模拟的舒缓声场,能在不影响通信质量的前提下,缓冲外来能量冲击。
就在她点击“部署”按钮的瞬间,地面再次震动。
咚、咚、咚。
依旧是三下,但这次更加沉重,仿佛整座山脉都在应和。
主屏幕突然黑屏,随即亮起一行血红色的文字:
>“你准备好听真相了吗?”
苏晴盯着那句话,喉咙发干。
她知道,这不是系统提示。
这是林婉在亲自对话。
她咬了咬唇,敲下回复:
>“我一直都在等。”
下一秒,全世界的钟表同时停摆。
不只是这个院子,不止这座小镇??根据后续卫星数据显示,从东八区到西五区,所有机械钟、电子表、手机时间显示,全部凝固在了**上午10:23分**。
与此同时,空气中响起一阵极其细微的嗡鸣,像是亿万根蛛丝同时震颤。苏晴看到,院子里的每一片茶叶、每一粒沙尘、甚至她呼出的白气,都在以相同的频率轻轻抖动。
一道身影,缓缓从雾中走出。
不是实体,也不是全息投影。
它是由无数细小的光点构成的轮廓,像是由声音编织而成的人形。
长发披肩,穿着那件熟悉的灰色冲锋衣,左耳垂上,一枚玉坠静静旋转。
“林婉……”苏晴哽咽出声。
光影微微晃动,仿佛在微笑。
接着,一段旋律从她体内扩散开来??没有乐器,没有声带,纯粹是空间本身的振动在歌唱。
苏晴立刻拿起吉他,凭着直觉跟上节奏。
音符交织的刹那,周围的景象开始变化。
茶树变成了雪松,青石板化作冰川裂隙,小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广袤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