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电脑前,屏幕上刚打开的文档,标题空着。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构思这份棘手的对外非涉密技术简报。
对外展示技术实力,又不能让人从字里行间察觉出机密信息,这分寸感,每一个词都得在脑子里转三圈,掂量再掂量。
“小孙,进度怎么样了?”陈主任刚从保密科开会回来,脚步声停在我这里。
“陈主任,刚搭了个框架。主要想从‘提升系统稳定性’这个角度切入,提了我们在数据处理流程优化上的通用经验。”
“还有标准化文档管理带来的效率提升。具体技术参数…一概没碰。”我指了指文档里特意加粗标红的部分。
“您看,敏感点都绕开了。”
陈主任拉了把椅子坐下,他的目光像扫过每一行字。
“‘…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据校验机制…’”他念出声,手指在“先进”两个字上点了点。
“这个不行,太扎眼。改成‘成熟的’。‘先进’容易让人联想到前沿核心技术,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过度解读。”
“成熟,意味着可靠、稳定,就够了。”
“好。”我立刻动手改掉。
“‘优化了核心运算模块的资源配置…’”他又停住了,手指点在“核心运算模块”这个词组上。
“‘核心运算模块’?这词儿本身就是靶子!太具体了。”
“模糊点,就说‘部分关键环节的资源调度更合理’。关键环节,范围可大可小,让他们猜去。”
“明白了。”我点头,迅速删掉重写。幸好没把更详细的算法优化描述放进去。
“‘标准化模板应用覆盖率达95%以上…’”他指着这行。
“这个覆盖率数字,去掉。95%?精确的数字就是精确的风险。”
“就说‘全面推行标准化模板,显著提升效率’。”
“‘全面推行’是态度,‘显著提升’是结果,具体怎么显著,留白。”
“可…陈主任,”我忍不住抬头。
“不写具体数字,怎么体现成果?”
“这是昨晚熬到半夜才从技术报告里扒拉出的最亮眼的成果之一了,总得有点干货吧?”
我有点不甘心,这份简报要是干巴巴的,对外宣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陈主任转过头,“孙琳,记住,对外宣传展示,不是让你把家底亮出来给人‘评估’。”
“成果?‘显著提升’四个字就是最好的干货。隔壁所去年那份简报,就是写了个‘显著缩短周期’。”
“结果被有心人结合其他公开信息碎片反向推演,差点摸到他们核心试验的真实进度表。”
“这就是血淋淋的教训!我们要的,是展示我们有能力、有方法、有效果,至于这个‘效果’具体是多少、怎么来的,那是我们自己的事。”
我瞬间清醒了。立刻把那句带了具体数字的成果删得干干净净,一个字都没留。
他的声音透着一种责任感:“这份简报,是给潜在合作伙伴看的门面,让他们知道我们北峰的实力和规范。”
“但更重要的,它是给那些躲在暗处的眼睛看的考题。多一个字,可能就成了别人拼图的最后一块关键信息。”
“少一分力,写得太空太虚,又显得我们没真东西,吸引不了真正的优质合作。”
“拿捏好,多一分是错,少一分也是错,像在悬崖边上走钢丝,每一步都得稳。”
我感觉那文档像个深不见底的坑,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脚踩空。
“陈主任,”我还是决定争取一下。
“那关于新型材料应用的部分…真的完全不能提吗?这可是咱们这两年最大的突破之一,也是最能体现技术进步的点了。”
“憋着不能说,实在…太憋屈了。”这感觉,就像自家孩子考了第一,却不能跟人说成绩。
陈主任沉默了几秒,“这个…”他缓缓开口,字斟句酌。
“可以说‘在部分结构件上探索应用了新型复合材料,有效提升了…’”他目光看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