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奇书(4 / 5)

今竟当着众人之面承认“未曾真懂”,其中分量,可想而知。

魏瑞则将手中书卷缓缓合上,正色道:“我曾阅注本不下十数种,但这本《国学纲要》却令我第一次觉得:‘解经’之义,不在引言,而在对时。陛下之注,皆有今用,不失其古,而合其今。”

郭仪也轻叹道:

“他不仅知‘何以言’,更知‘何为政’,这是读经者中极难得之悟。我翻至《义礼通变》一篇,其中论‘礼不可泥古,亦不可逐俗’一条,其引旧例又附今议,竟将礼法演进说得如此通透,实是前所未见。”

他抬起头来,目光严肃:“若此书面世,世人知之,必将传为士林之范本。”

“陛下之能,非止为君也。”霍纲道,“此书之下,便是名师。”

许居正沉默不语,良久,他轻轻起身,绕案数步,最终回身立于堂中中央,望向桌案之上那本《国学纲要》。

沉思片刻,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近乎感慨的敬佩:

“我许某人,半生于经义之中浮沉,身为礼部尚政十余载,自以为已读遍诸注,精通义理。”

“可今日细观此纲,方知自己不过读熟旧说,未曾真得其中要义。”

“此书,不止为科举而作,实乃一部——通古达今之奇书。”

此言一出,堂中数人皆抬首,眼中俱露异色。

奇书!

这是何等评价?

能得“奇书”二字者,千年来不过寥寥。今由许居正而出,又是在这场惊世变革之际,更添一份分量。

“许公所言极是。”李安石神色郑重,“此书之后,陛下改题之策,便不再是空谈妄改,而是有所本、有所成、有所据。”

魏瑞亦道:

“我在翰林所中试阅策文多年,常见士子空谈仁义,不知礼仪为何;论政亦脱离时务,不识法条为何物。此书若能列入讲读纲本,必可整顿士风,定士心。”

“这便是‘为官之本’与‘读书之道’的合一。”郭仪喃喃道,“我甚至觉得,将来朝中官员皆应试读此纲,再予任用。”

堂中诸人交相发言,一时之间,竟似在策划一场极大的制度革新。

就在众人激辩之际,许居正却倏然抬手,一言截断诸声。

“此书,我要亲自摘录一遍。”

众人一怔。

霍纲疑道:“许公何意?”

许居正淡淡一笑,眼中却有一抹隐隐敬畏之色: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阅此书,如饮醍醐,字字灌顶,却又有一层深意,每阅一章,便觉自己心有所动。此书,非但可教人,也可警己。”

他顿了顿,语气郑重,“若不亲手抄录一遍,只怕记不全、悟不透。”

这一番话,听得众人神色皆变。

魏瑞喟然道:“许公已年近七旬,竟愿亲手抄录全文……如此敬意,我等岂敢怠慢。”

李安石笑道:“那我便陪许公一道。许公摘录,我注旁批,逐句详议,日后传予我等门生,亦是福泽。”

霍纲捧腹笑道:“好!我虽不擅章句之辨,但若有笔墨之需,我来研墨添纸,也算尽份力。”

堂中顿时笑声四起,却无一人嘲笑,皆是肃然附和。

一时间,竟似回到了那些年少年登科时,那些纯粹为义理、为经义、为理想而伏案抄书、秉烛夜读的清苦岁月。

这本《国学纲要》,不止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科举制度,更唤醒了这些老臣心中,那个早已沉睡的“士心”。

窗外夜色已深。

却无人思归。

烛火在案前摇曳,映着那本沉静安坐的书卷,仿佛金光流转,照亮了即将到来的风云巨变。

许府之内,夜深更静。

案上灯火犹盛,烛影映照着众人神色,疲惫虽有,兴致却未减分毫。

自《国学纲要》通读完毕后,堂中几位宿老皆神情凝重而兴奋。

一部纲要,竟能让他们这些读经数十年、注解数十卷的老臣,生出“重新读书”的冲动——这样的奇书,已不知多少年未曾一见。

最新小说: 叫你来平定天下,你却征服全世界 我一个刁民,怎么就当皇帝了 少年铁血战神 穿越后,我带兵在古代嘎嘎乱杀 大奸臣当道 穿越三国之再续大汉三千年 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 点化野猪王,我在古代做最大地主 带着全家去逃荒,我有空间满仓粮 寒门国师,开局被小媳妇捡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