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其他类型 > 二十年前的你 > 第九十三章 寻访游戏

第九十三章 寻访游戏(4 / 5)

饭,本地人买小商品还是会去不远的“瞎子巷”,不会来这里。

除了这个综合市场,桥头的另一侧是蜿蜒的土堤坡。顺着土堤坡往前走,不远便是蒋丽琴家,她家住的是堤坡下粮管所的家属楼。她爸妈原是粮管所的职工,改制下岗后才去街上摆小吃摊。她爸妈身体都不太好,她妈生她时快四十了,属于高龄产妇,落下一身病痛。她爸总是咳,我妈说那是“痨”。以往,这条路的终点对我来说就是蒋丽琴家,再往前从未去过。今天我要去前面看看那未知的世界。

堤坡蜿蜒、高耸,看到不尽头。两边坡上,蒲公英、马齿苋长在或青或黄的狗牙根里,像癞蛤蟆背上的疣,东一块、西一块,疙疙瘩瘩。堤下两三层楼的民房大多未高多堤顶,只有堤脚的杨树能遮挡堤上人的视线。堤顶路面被车轮轧得弯七扭八、高低不平,加上碎石“助力”,骑车变成了件需要专注且痛苦的事。

不知颠簸了多久,堤下民房渐稀,在黄绿纵横的田块中出现一个大院子。一圈大大小小的红砖平房围出这个院子,院中水泥地上摆着几台已锈蚀的没有传送带的传送机。我顺着接到堤脚的水泥路骑车到院前,看见院门旁挂着粮管所、粮油厂和购销公司好几块牌子。栏杆式的院门紧锁着,门旁不远,从水泥坡上去的平台上放着一大块锈了的厚钢板,想来可能是地秤。院墙外荒草丛生,墙上隐约可见斑驳的、刷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白色宣传标语,进深大、房顶高的大门上写着“仓库”的简体字,低矮的连廊小平房房门上用同款字体写着“办公室”。

在院门外喊了几声、张望了会,没人。我只好顺着院前的水泥路往前走,遇到人便问附近有没有当兵的住所。有个背着藤筐的老头告诉我这里已经到了劳改农场的地界,前两年农场改制,这周围驻守的部队已经迁走了。我知道农场离县城不远,他们有自己的学校、医院,有自己的一套体系,甚至说话也与我们的方言不同。小时候大人们常说农场各方面条件、待遇都比县城街上好,没想到他们也改制了。

我向老人打听到往砖瓦厂走的路,继续骑行,经过人迹寥寥的堤坡,到桥头、“瞎子巷”、“十元休闲”街、抚平湖、县师范、机床厂、新客运站……一路上,周围的环境熟悉而又陌生,我发现:我即将要离开的这个地方,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却从未真正了解它。

姥姥常自豪地跟我讲古:她小时候江上没有桥,过江要坐船,偶有天寒年景,江冻上了人才能从江上走过去。当年这里码头好,卖米卖布的都要来,很多货物也都从这里过,买卖繁盛,被称为“小汉口”。学校老师介绍这块平原,常给它冠以富庶的鱼米之乡之名。可眼前的景象却难以和这些印象关联上。

早年老城区马路两旁三四十公分粗、能左右拱卫形成绿荫走廊的法桐被一砍而尽,取而代之的是时常被打破白色玻璃灯罩的不锈钢路灯,下雨济水、走路崴脚的地砖和密密匝匝的小门面。抚平湖旁的立交桥和与之相接的双向四车道作为县里的面子工程,三不五时会打围维修,可这条水泥路不是丢了井盖就是被压裂了路面,仍五米一坑、十米一坎,骑车经过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县师范对面是棉纺厂旧址。大姑妈原是棉纺厂的职工,也是最早改制下岗的一批人。棉纺厂的厂房、机械和地都卖了钱给职工发遣散费。外地老板来开发建商场,建到一半烂尾跑了。后来又有人把它整改成商贸市场,却并没多少店家入驻,生意一直要死不活。现在这里两层楼的商铺大多开的是游戏厅、网吧、酒吧或KTV,白天冷清,晚上热闹。老板们私自隔出各种小包间、拉上各种彩灯、电线,如盘丝洞一般乱七八糟、破破烂烂。表姐曾告诫我晚上别往里走,里面喝酒、打架闹事、嗑药的多,对女生来说很危险。机床厂厂址还在,只是院门大锁,里面早已不开工,员工们大多停薪留职,自谋生路。初三暑假我与小妮子一同参加的那个补习班便在机床厂。那个班是职工家属办的,教室是一间厂办公室,红砖房的山墙和水泥台阶上大多爬上了肉茸茸的青苔,路边葱茏郁闭的大樟树上时而传来各种鸟叫声。厂区幽静,倒也适合念书。

新客运站在县城边缘,再往前、往左、往右便都算出城。客运站最早在桥头,也就是我家隔壁,紧挨着老城区的主街,后来配合新区建设搬到了抚平湖旁,兼顾了老城

最新小说: 穿成恶毒女配,逃不出他的掌心! 惊爆!抓奸错进了闺蜜小叔的房 穿书倒霉女配:反派皇帝不许跑 重生后转身嫁皇叔手撕渣男 七零,炮灰弃女有空间 碧蓝开局满图鉴,港区求生指南! FURRY:所信仰的 渣了霸总后我带崽封神 地狱游戏开始,请选择你的外挂 火影:玛丽苏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