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指引的方向,却让秦风看到了一条通往“零成本、高效率、环境友好型(?)”量子计算的康庄大道!
秦风的意识,如同饿了三天三夜的饕餮巨兽,一头扎进了这三个充满了无穷奥秘与无尽诱惑的知识海洋之中。他的大脑,在学神系统的超强算力加持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疯狂地吸收、理解、消化、推演着那些远超当前时代认知水平的理论与技术。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失去了意义。
窗外的天色,由黄昏转为深夜,又由深夜迎来黎明。宿舍里的灯光,彻夜通明。
耗子侯宇翔和陈景,曾经不止一次在半夜被秦风房间里传出的、如同梦呓般的、夹杂着各种听不懂的物理学名词的低吼声(比如“该死的退相干时间!必须把电子管的真空度再提高三个数量级!”、“不对!这个谐振腔的q值太低了!无法有效耦合相邻量子比特的纠缠态!”、“随机共振的阈值参数到底是多少?系统!给我模拟一万种不同的噪声频谱!”)给惊醒。他们每次都想冲进去看看自家风哥是不是又“走火入魔”了,但一想到门口那张“后果自负”的告示,以及秦风那双布满了血丝、却闪烁着骇人精光的眼睛,最终还是明智地选择了缩回被窝,用枕头紧紧捂住耳朵,心中默默祈祷:“风哥保重!地球的未来就靠你了!我们……我们先睡为敬!”
不知过了多久,当第一缕晨曦透过窗帘的缝隙,照在秦风那张因为极度专注而显得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的脸上时,他终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缓缓地睁开了布满血丝的双眼。
“原来……如此!”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但语气中却充满了恍然大悟的喜悦与难以置信的震撼。
经过了几乎不眠不休的深度解析与融会贯通,他终于将那三个黑科技知识包中的核心精髓,与眼前这台熊猫牌老旧电子管收音机的具体构造,初步地、但却无比清晰地联系了起来!
他震惊地发现,这台在他之前看来只是“结构简单”、“早已被时代淘汰”的“古董”,其内部的每一个看似平凡的部件——那些锈迹斑斑的电子管阵列、那些缠绕着发黄铜线的谐振线圈、那些布满了灰尘的可变电容器、甚至那根已经有些弯曲的拉杆天线——在学神系统提供的那些“未来科技理论”的映照下,竟然都展现出了匪夷所思的“隐藏属性”和“惊天潜力”!
“电子管阵列……”秦风的目光,落在了收音机内部那几只并排排列的、玻璃外壳上印着“6A2”、“6K4”、“6p1”等型号的老旧电子管上。在“宏观物体量子纠缠态精密构建与调控(初级入门)”的知识指引下,他意识到,这些真空电子管,在特定的极端物理条件下,其内部那由灯丝加热后发射出来的、原本只是用来放大信号的“电子云”,将不再仅仅是遵循经典电磁学规律的粒子流!
当它们被置于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环境中(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热噪声的干扰),再被施加一个强度高达数特斯拉甚至数十特斯拉的精心设计的超强磁场(用以精确调控电子的自旋能级和轨道能级),并且在特定频率(例如Ghz甚至thz级别)的、相位精确可控的微波辐射场的持续激励下,这些电子管内部的电子云,将会发生一种奇迹般的“量子飞升”!
它们的集体行为,将不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会展现出高度的量子相干性!它们甚至能够在不同的电子管之间,形成一种超越经典物理学理解的、牢不可破的“多体纠缠态”!每一个电子管,都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信号放大器,而是一个可以被精密操控的、能够同时处于“0”和“1”叠加态的“宏观量子比特”!而电子在能量壁垒之间发生的“量子隧穿效应”,则可能被用来实现量子比特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逻辑门操作!
“谐振线圈和可变电容器……”秦风的目光又转向了收音机内部那些由铜线和金属片构成的、看起来平平无奇的Lc调谐回路。在“微型化信息处理器阵列设计(概念版V0.5)”的启发下,他发现,这些原本只是用来选择特定频率无线电信号的谐振电路,如果经过巧妙的改造(比如,将部分线圈替换成超导材料以获得极高的q值,或者加入一些具有特异电磁响应的铁氧体或介电陶瓷材料),它们将不再仅仅是“滤波器”,而是可以成为连接和调控那些“电子管量子比特”的关键“量子总线”和“耦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