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4章 裁弯取直(3 / 3)

,只是考虑了他们的任务而已。

次日一早,姜确派人回营地报平安,他还要带着人继续在这边不断的走访。

既然有了想法,接下来就要付诸于行动了。

数日后,长安城,两仪殿。

王德缓步上前,低声说道。

“陛下,河南来的,百骑司秘奏。”

李世民精神一振,立刻接过。

迅速拆开火漆,展开密奏,目光如炬地扫过上面的字迹。

看着看着,李世民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最终化为一声充满欣慰的轻叹:“好,好,太子……做得很好啊。”

“哈哈哈哈。”

舒坦了。

这下心里舒坦了。

“朕的鸣鸾,变得更有担当了。”

“坚毅而有决断,这番磨砺,胜过在东宫之中读书一整年啊。”

“临危不乱,体恤民情,知人善任,又能放得下身段。”

“这粥施的好。”

两仪殿里没有旁人,李世民也不客气,一顿夸。

只可惜,孩子没在跟前。

不过,若是在跟前的话,夸赞的话,怕是也不会这般容易说出口了.......

“有怀仁在身边引导,有孙思邈这样的高士辅佐,有姜确这等干将奔走,再加上他自己肯学肯做……朕心甚慰啊。”

看到百骑司的奏报之后,李世民的心情好的很。

再看其他受灾地方的奏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心里更是得劲了。

“传朕口谕,”李世民收回目光,语气恢复了帝王的沉稳,“令户部、工部,加紧筹措第二批赈灾物资,要比原计划再增加三成,特别是药材和御寒之物,须尽快启运,不得有误。”

翌日,太极殿早朝。

“陛下,臣有本奏。”

“讲。”李世民挥了挥手。

“河南山东,黄河决堤,水患肆虐,黎民受苦,此乃上天示警。”

“臣以为,陛下当沐浴斋戒,亲赴南郊,设坛祭祀,祷告上天,陈述陛下治国之兢兢业业,祈求上天息怒,收回灾厄,佑我大唐子民。”

“此乃古之礼制,亦为安抚民心之上策。”

这番话一出,丹墀之下不少官员窸窸窣窣的议论着。

怎么说呢?

这事儿,好,也不好。

好在,的确是能安稳民心。

不好在,一旦这么做了,黄河决堤,圣人失德这大锅就扣到了陛下的头上。

御座之上的李世民,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那眉头紧锁的程度,几乎能夹死一只苍蝇。

虽然在这个深秋季节,苍蝇早已不见踪影。

总之,李世民在听到这话,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了。

“祭祀?祷告?”

李世民重复了一遍这两个词,声音冷峻,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

李世民起身,走到殿中,缓缓踱步。

“黄河决口,洪水滔天之时,朕的太子、朕的臣工、朕的将士,正在泥泞之中奋力救人,搭建营棚,熬煮米粥,医治伤患!无数百姓家园被毁,流离失所,泡在冰冷的洪水里等待救援!”

李世民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压抑的怒气,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尔等此刻让朕放下紧急的赈灾事务,去搞那些繁文缛节,去祭天祷告?是觉得上天看到朕的祭品和祝文,洪水就能退去?房屋就能重建?百姓就能吃饱穿暖吗?!”

李世民抬起手,指着殿中的诸多朝臣。

“你们告诉朕,黄河,为什么会决堤?”

“是朕的德行有失吗?”

“贞观已经有七年了,朕的德行如何,这七年来,诸位爱卿,难道还不清楚?”

“秋雨连绵,黄河决堤,这到底是朕的错!还是谁的错?!”

众人面面相觑。

“若祭祀有用,历朝历代君王年年祭祀,为何黄河依旧屡屡泛滥?”

李世民长长呼出一口气,平复心绪。

“朕收到了姜确的一份奏疏,可以给你们念一念。”

最新小说: 回到汉朝当大佬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灭世魔龙三岁半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不学鸳鸯老 破怨师 背欺里火宿 九娘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 火烧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