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4章 裁弯取直(2 / 3)

/p>

姜确的脑海中蹦出四个大字。

裁弯取直。

诚然,仅仅只是不断的加固加高堤坝,没什么用。

治水永远都是堵不如疏。

这段河道,上游带来的泥沙在此处沉积尤其严重,长此以往,河床高于两岸平地,成为‘悬河’,堤坝年年加固,被动加高,如同在松软的地基上垒墙,根基不稳,此次暴雨,也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将军,决口之处,咱们已经看过了,这次想要加固河堤,就不容易了。”随着姜确来的擅水利的官员感慨:“此次决口若想要修复,恐怕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也并非只是简单的堵上缺口即可。”

姜确认同点头。

“说说你的看法。”

“是。”那人拱手应声:“我觉得,应该先在上游合适的位置,开挖引河,分流部分水量,降低主要水流对堤岸的冲击,而后,才能集中人力物力,加固乃至重建这段堤防。而且,新堤的基座必须深挖,采用木桩、石块夯实基础,而非单纯堆积泥土。”

另外一名官员补充说道:“我们去下游查看,发现下游原本的河道因为洪水宣泄,泥沙已经大量的淤积,几乎被填平。即便堵上缺口,若不清淤疏通,洪水也无路可走,稍有大雨,必然再次泛滥。”

姜确的目光看着眼前跳跃的火苗。

“诸位,不管接下来要怎么处理决口的事,修复工程都十分浩大,需要征调大量的民夫,耗费巨额钱粮,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我想,既然做了,那就尽量做好,否则,耗费这般功夫,最后依旧徒劳,对朝廷,对百姓,都是莫大的负担。”

因此,我想着,既然问题的根源在于这段河道过于弯曲,导致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河床不断抬高,使得堤防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那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加固加高,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不如,我们另辟蹊径,裁弯取直!”

“裁弯取直?”几位精通水利的官员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精光。

可行!

当真是可行的!

人工开辟出一条更短,更直,更深的河道,河道是什么样的,完全取决于人,借助地势,人工.......

姜确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

一边画,一边说。

“对,裁弯取直!”姜确的语气不容置疑,“你们看,从这里,”他的树枝点在现有河道弯曲的上游某处。

“到这里。”树枝划到弯曲下游的某处。

“如果我们能开辟一条笔直的新河道,距离将大大缩短,水流速度会显着加快!水流快了,泥沙就不容易沉积,能够被顺利冲往下游。”

“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这段‘悬河’的顽疾,从根本上降低了决堤风险,长远来看,也减少了年年清淤的巨额花费和人力消耗!”

“但是,河里的泥沙,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看上游,上游河道两岸,绝对不能无限制的开垦下去了。”

“等明日,我便先写一封奏疏,陈述详情,快马加鞭送到长安去,请陛下和诸位相公决议。”

“奏疏送去长安之后,咱们也要加把劲,毕竟,此非小事,若是想要做成,那咱们还要拿出更详细的东西来,说服陛下和相公们。”

“沿着这段弯曲河道上下游仔细行走,寻找最适合开辟新河道的路线,初步估算工程量。我们要将‘裁弯取直’这个选项,连同其利弊、所需代价,清晰地呈报上去。”

众人纷纷点头认同。

裁弯取直的方案,非常可行。

“如此的话,最近这几日,咱们就多辛苦一些了。”旁边的官员说道:“既然来到了这里,咱们就一下子将事情做好,仔细勘探,寻找最合适的地方,测量长度,估算工量,评估耗损,只有拿出这些实在的东西,朝廷才会同意咱们的提议。”

“是啊。”

“没错。”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

裁弯取直四个字,也是给他们打开了新的思路。

以往修河道,清淤,加固河堤,最基本的两项。

确保两岸田亩,百姓的安全,就是修筑河堤的目的。

但是有的官员,他们的心思,并没有放在这上面,没有为百姓考虑

最新小说: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不学鸳鸯老 火烧黎明 背欺里火宿 回到汉朝当大佬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破怨师 九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