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断了通路,这使得郭澄根本无法将集结大军的命令传达出去。
如此一来,朔方城岂不是陷入险境之中。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城内这三千兵马,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这三千兵马,可是郭澄手中的一张王牌,有了他们,郭澄就有了与崔澄一较高下的资本。
崔澄手下虽然也有五百兵马在城内,但郭澄并不担心。
他对自己的能力和手段充满信心,只要自己事先有了防范,想必他们掀不起什么大浪来。
“传令,四门从此刻起,没有本总管的亲令,任何人不得开城。”
郭澄下达了第一道命令,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郭澄心里很清楚,关闭城门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保障安全,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
他的目光落在亲卫身上,继续沉声道:“你亲自带人到西城门去,将西城守将崔磊达暗中拿下,切记不能够惊动了崔澄手下的人。
此外,派幕府亲军过去,将崔澄大帐悄悄围了,他手下的一兵一卒都不能放出去!”
亲卫领命之后,立刻转身而去,行动迅而果断。
郭澄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
然而,尽管做了这些准备,郭澄的内心仍然有些不安。
他不禁开始思考,是否应该直接将崔澄等人给拿下呢?这样做虽然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也可能会引更大的麻烦。
毕竟,崔澄在城中还有一定的势力,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起内乱。
郭澄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决定暂时按兵不动。
他决定先观察一下局势的展,再做进一步的决策。
此时此刻,他虽然察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但这些仅仅只是端倪而已,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崔澄他们与突厥相互勾结。
如果他在这个时候突然难,却无法找到崔澄等人的犯罪证据,那么很可能会给自己招来大祸。
毕竟,空口无凭的指责不仅难以让人信服,还可能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自从大将军王孝杰离开之后,崔澄就多次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对郭澄接任总管一职的不满情绪。
郭澄心里很清楚,如果这次让崔澄抓到了自己的把柄,那么崔氏一族在朝廷中的势力必然会借机难,对他进行猛烈的攻击。
到那时,他所面临的问题恐怕就不仅仅是能否保住总管一职这么简单了,后果可能会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
对于崔氏一族的狠辣手段,郭澄一直都心存忌惮。
然而,另一方面,如果崔澄真的与突厥勾结,一旦朔方城北被攻破,那么他自己恐怕也难以逃脱干系,极有可能会成为崔澄的替罪羊。
毕竟,崔氏一族肯定会想尽办法将崔澄从这件事情中摘出去,而让郭澄来承担所有的责任和后果。
在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下,郭澄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做出抉择。
若是能够有机会潜入崔澄的营帐,一探其中的究竟,又或者是派出去的斥候能够成功突破崔澄所设下的关卡,将周围的情况探查得清清楚楚,那么所有的事情都将变得容易决定许多。
只可惜,尽管郭澄贵为行军道总管,但他却没有足够的权力和理由去强行闯入崔澄的营帐。
就在郭澄感到有些束手无策的时候,突然间,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丝灵感,让他想到了一个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的人——羽林卫!
要知道,羽林卫可是皇帝的亲军,属于禁军的范畴。
如果他们能够及时赶到这里,那么无论是进入崔澄的营帐,还是派遣人手去探查周围的情况,想必崔澄他们都绝对不敢轻易地加以阻拦。
回想起今天中午时分见到武周义从时的情景,郭澄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懊恼。
当时,他对于即将到来的羽林卫还颇有一些怨言呢。
然而,此时此刻,他却万万没有想到,那些原本被他视为麻烦的羽林卫,竟然会成为他唯一的希望所在。
想到这里,郭澄不再有丝毫的犹豫,他迅地伏在案前,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封给孟阿布的密信。
“来人!”
郭澄面色凝重,声音低沉地对外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