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处的炒货摊前,小贩正用大铲子翻炒着葵花籽,“哗啦哗啦”的声响格外清脆,他笑着喊:“要吃吗,刮啦啦五香葵花籽!刚炒好的,香得很!”旁边卖甘蔗的大爷则扛着一捆翠绿的甘蔗,大声吆喝:“甘蔗!甘蔗!又嫩又甜的!现削现吃,不甜不要钱!”
他手里还拿着一把锋利的小刀,只要有人要买,就麻利地削去甘蔗的外皮,露出里面雪白的果肉。再往前,卖白菜的摊主蹲在堆成小山的白菜旁,拍着白菜叶子喊:“好白菜,快来买哟!青帮白心,炖肉最香!”
目光扫过去,百货小摊儿一个挨着一个,从东到西长长的街道两旁,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人。
我挤到一个卖帽子的小摊前,只见一位穿着红色棉袄的中年妇女正拿着一叠崭新的人民币,指了指身边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笑着问摊主:“大姐,有这样的孩子戴的帽子吗?”
摊主是个热心的阿姨,立刻从身后的架子上拿出几顶毛茸茸的皮帽子,递过来说:“有有有!你看这几顶,都是今年新款,暖和得很!”妇女拿起一顶粉色的帽子,在孩子头上比了比,问:“多少钱?”“一元六角。”摊主回答。
站在旁边的老奶奶一听,连忙摆摆手说:“这么贵,别买了!家里还有旧帽子,凑活着还能戴。”
小女孩一听,嘴巴立刻撅了起来,眼睛红红的,拉着妈妈的衣角委屈地说:“我要,我要!别的小朋友都有新帽子过年……”妇女摸了摸孩子的头,又跟老婆婆劝道:“妈,今年咱们日子好过了,不差这几块钱,就给孩子买一顶吧,让她高兴高兴。”
老奶奶看着孙女可怜的模样,又看了看儿媳真诚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行吧,买!”妇女笑着把钱递给摊主,摊主麻利地把帽子给孩子戴上,粉色的皮帽子衬得孩子的脸蛋红扑扑的,小女孩立刻破涕为笑,蹦蹦跳跳地转了个圈,高兴地喊:“我有新帽子啦!谢谢妈妈!谢谢奶奶!”
我跟着人群往前挪了挪,转过脸就看到刚才那口羊肉热锅旁围满了人,大家都端着碗,低着头津津有味地吃着,汤汁的香味更浓了。
刚才那个戴新帽子的小女孩又拽着妈妈的衣角,指着热锅可怜巴巴地说:“妈妈,我也想吃那个……”妇女笑着点点头,拉着孩子和老奶奶走到摊前,对摊主说:“师傅,来三碗羊肉热锅,多加点汤。”不一会儿,三碗热气腾腾的热锅就端了上来,碗里的羊肉块又大又嫩,撒着葱花和香菜。
妇女先把一碗递给老奶奶:“妈,您趁热吃,补补身子。”然后又把另一碗推到孩子面前,自己则端起最后一碗,看着娘俩吃得香,脸上也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周围的人看着这一幕,也都忍不住笑了,这热闹的市场里,满是过年的温馨与幸福。
看着那祖孙三人捧着碗,小口小口地吃着热气腾腾的羊肉热锅,汤汁顺着嘴角往下滴都顾不上擦,脸上满是满足的笑意,我忍不住对着身旁同样看热闹的大爷感慨:“真是热闹的集市,欢乐的人群啊!这过年的劲儿,全在这烟火气里了。”
大爷笑着点头,手里拎着刚买的两条大草鱼,鱼尾巴还在轻轻摆动,“可不是嘛!一年就这一回,大家都图个热闹,图个顺心。”
顺着大爷的目光往旁边望去,卖牛羊肉和鱼虾的摊位沿着集市的巷子排了一溜两行,一眼望不到头,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卖牛羊肉的摊位前,挂着整箱整箱的新鲜肉,红肉上还带着一层薄薄的白霜,摊主拿着明晃晃的大刀,“哐哐哐”地切着肉,每一刀下去都精准利落,肉块大小均匀。
旁边的鱼虾摊更是热闹,大盆里装满了活蹦乱跳的鲤鱼、鲫鱼,还有青色的大虾在盆里“啪嗒啪嗒”地蹦着,溅起的水花落在地上,混着泥土的气息,透着鲜活劲儿。
这些摊位根本不用摊主多吆喝,要买的人早就挤得里三层外三层,把摊位围得风雨不透、水泄不通。
大家都踮着脚,伸着脖子,生怕自己想要的肉被别人抢光。“师傅,给我来二斤牛腩!要肥瘦相间的!”“老板,这大虾怎么卖?给我称一斤!”此起彼伏的声音在人群中回荡。
到了付款的时候,更是热闹非凡,年纪大的老人从口袋里掏出叠得整整齐齐的现金,一张一张数清楚,小心翼翼地递给摊主;
年轻人们则熟练地掏出手机,打开微信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