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极为郑重的道:
“前面半个时辰,宋会元他一直都在用铜炉暖手思考,后面不足三刻,他就把那篇策论给写出来了。”
“不足三刻?”
“文章很短吗?”赵祯连忙询问。
“回官家的话,臣大概数了一下,在一千二百字左右。”
听到张茂则的回答,刘娥是有些惊讶的。
因为毛笔还需要加上沾墨,写几个字就要沾一下。
在保证快的时候还不出现错字。
宋煊的速度远超科举合理的速度。
因为刘娥晓得真宗朝时,杨亿写文章是最为神速的。
杨亿挥毫立就为《西昆酬唱集》写序,那也是用了一个时辰。
大约八百字。
这还被朝中众人赞为文不加点的特例呢!
为此杨亿还得意了许久。
更不用说此时宋煊还是在殿试,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时刻,写的如此之快。
当真是让人不敢相信。
就算太祖太祖二朝的快枪手为了夺冠,也没有这种速度。
当年在赵匡胤看来,就是谁写的快,谁就是状元!
甚至当出现两个人交卷的速度一样快,可状元只有一个。
赵匡胤让他们现场打一架,谁赢了谁就是本届状元郎!
司马光他日录《资治通鉴》也不过是三千字左右。
“他。”
赵祯有些惊喜,但随即掩盖自己脸上的喜色:
“看样子方才临考前发生的事,对十二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朕便放心了。”
“那就把他的卷子拿过来看看。”
听见刘娥发了话,张茂则一时间有些发蒙。
毕竟这不符合殿试的流程。
赵祯则是开口道:
“大娘娘,此举不符殿试的规矩。”
“去把孙奭、刘筠喊来,他们经验丰富。”
“是。”
两位大儒对刘太后行礼,随即听到发问:
“宋十二的策论写完了,但是没有提交,老身想要现在瞧一瞧,可是不符合规矩?”
“这。”
孙奭也是一愣。
他着实没想到宋煊在开考前遭遇如此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