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推了推眼镜,有些苦恼地说,“小池塘?还是教学楼后面的小树林?或者篮球场旁边的花圃?”
“池塘生态系统相对封闭,比较好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分析,”
另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分析道,“但是水体取样和微生物观察需要器材,有点麻烦。”
许清瑶用笔尖轻轻点着校园平面图上那片标注为“实验楼后小花园”
的区域,那里种植着一些不太常见的灌木和花卉,还有一小片竹林。
“这里怎么样?植物种类相对丰富,而且比较安静,人为干扰少,应该能观察到更多昆虫和小型动物,比如蝴蝶、蜜蜂,说不定还有蚯蚓、鼠妇什么的。
生态组成会更复杂,分析起来也更有挑战性。”
她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江韵华一直没怎么说话,目光落在许清瑶因为思考而微微蹙起的眉心上,直到她说完,才接口道:“我同一。
而且那里靠近实验楼,我们取样或者做简单观察也方便。
我们可以重点研究这块小花园的食物链和物种多样性,比如,记录几种主要植物的分布,观察访花昆虫的种类和频率,看看能不能找到腐食性动物……”
他的思路清晰,补充了许清瑶的想法。
许清瑶转过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带着赞赏:“对!
还可以做个简易的陷阱瓶,看看土壤里的小动物!”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勾勒出课题的大致框架,组员们也纷纷加入讨论,气氛热烈。
阳光透过图书馆高大的玻璃窗,洒在年轻人充满朝气的脸上,也洒在那些代表着知识与探索的纸张上。
江韵华偶尔会因为许清瑶某个突奇想而露出无奈又觉得有趣的笑容,许清瑶则会在他提出具体操作难点时,不服气地鼓起腮帮子想办法解决。
那种基于共同目标而产生的默契和互动,比任何刻意的接近都更自然动人。
江明华那边的工作却不像年轻人讨论课题这般顺利。
老洋房内部结构比图纸上显示的更为复杂,一些原有的木质构件存在不同程度的腐朽,需要仔细评估修缮方案。
他拿着强光手电,和项目负责人以及一位老木匠师傅,在光线幽暗的阁楼和房间里穿梭,测量、讨论、记录。
灰尘在光柱中飞舞,空气中弥漫着陈旧木材和油漆的味道。
这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以及对历史建筑的尊重。
他专注地工作着,偶尔抬手抹一下额角的细汗,心里盘算着如何既保持建筑原貌,又能确保结构安全。
直到夕阳的余晖将雕花窗棂的影子拉得老长,现场核对才暂告一段落。
下午五点刚过,林雪萍的手机准时响起。
是江明华。
“我这边刚结束,有点脏,得回工作室简单冲一下换身衣服。
你那边方便了吗?我大概半小时后到学校接你?”
“我作业批得差不多了,正好收拾一下。
不着急,你慢慢来,注意安全。”
林雪萍听着他声音里带着的些许疲惫,柔声叮嘱。
挂了电话,她将批改好的作业本整理整齐,又把办公桌收拾了一下。
窗外的天空染上了橘粉色的晚霞,预示着又一个白昼的结束。
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陆续有学生放学回家,也有住校生三三两两走向食堂。
一种平静而满足的感觉充盈心间。
工作的成就感,爱人的牵挂,简单的一餐饭,构成了生活坚实的幸福基底。
半小时后,江明华的车停在了校门口。
他换了件干净的浅灰色t恤和休闲长裤,头还有些湿漉漉的,但整个人看起来清爽了许多。
林雪萍拉开车门坐进副驾驶,车内带着淡淡的沐浴露清香和空调的凉意。
“很累吧?”
她系好安全带,侧头看他。
“还好,就是灰大了点。
那老房子结构真有意思,就是修缮起来费功夫。”
江明华启动车子,语气轻松,顺手打开了车载音乐,舒缓的轻音乐流淌出来,“张妈说馄饨馅调得特别鲜,就等我们下锅了。”
车子汇入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