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已初具规模,穿过高三一班教室敞开的窗户,在铺着深蓝色桌布的书本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空气里浮动着粉笔灰、书卷气,以及窗外新修剪过的草坪散出的、混合着泥土芬芳的青草味道。
林雪萍站在讲台上,身着一条浅杏色的及膝连衣裙,简洁而温婉。
她正讲解着上周月考的生物试卷,声音清晰柔和,却自带一种让人凝神静气的力量。
“……所以,关于这个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简答题,关键是要清晰地画出营养级,标注能量传递效率,并指出‘未利用’的部分。”
她用白色粉笔在黑板上利落地勾勒出金字塔形的示意图,“很多同学在‘未利用’这一项上遗漏了,导致扣分,要特别注意。”
她的目光扫过台下。
学生们或奋笔疾书,或凝神思考。
靠窗的位置,江韵华坐得笔直,听得格外认真。
自从上次科技创新大赛与许清瑶合作获得不错的名次后,他在学习上似乎更多了一份主动和沉稳。
林雪萍注意到,他偶尔会下意识地转一下笔,目光掠过前排许清瑶的背影时,会有瞬间不易察觉的停顿,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连他自己可能都未察觉的笑意。
许清瑶则微微侧着头,露出线条优美的脖颈,专注地看着黑板,不时在试卷上做着笔记。
她今天扎着清爽的高马尾,几缕碎落在耳畔,阳光为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作为校花,她的美丽毋庸置疑,但更吸引林雪萍注意的是她眼神中那种对知识的专注和领悟力。
下课铃响,教室里顿时充满了挪动桌椅和收拾书本的嘈杂声。
林雪萍整理着教案,说道:“课代表把作业收一下送到我办公室。
另外,关于我们之前提到的‘校园微环境生态调查’的小组课题,请各小组最晚明天放学前把初步的选题方向报给我。”
学生们陆续离开。
许清瑶和几个女生一边讨论着刚才的题目,一边走向门口。
江韵华收拾好东西,快走几步,在教室门口似乎不经意地放缓了脚步,与许清瑶并排走了出去。
林雪萍看着他们消失在门外的背影,想起深夜快餐店里那两个为设计方案争辩、互动亲昵的年轻人,不由得微微一笑。
青春真好,那种朦胧而纯粹的情感,为紧张的高三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她抱着教材和试卷回到办公室。
下午没有课,但作为班主任和毕业班老师,总有忙不完的事情:批改作业、准备下一堂课的课件、处理班级事务、与家长沟通……她刚在办公桌前坐下,准备继续批阅早上未看完的作文,手机就震动了一下。
是江明华来的消息。
【雪萍,老爷子朋友那边有个老洋房局部修缮的小项目,图纸有些细节要现场核对,我下午得过去一趟,大概五点结束。
晚上一起吃饭?张妈说包了荠菜馄饨。
】
文字后面附了一张照片,是那栋老洋房局部的照片,斑驳的墙面、精美的雕花窗棂,透着岁月的痕迹。
林雪萍几乎能想象出江明华戴着安全帽,拿着图纸和测量工具,在那些古老的梁柱和窗棂间仔细核对的样子。
他的工作室虽然规模不大,但接的项目都很有特点,尤其擅长处理这种带有历史感的建筑。
她回复:
【好。
我刚下课,下午批作业。
你忙完联系我。
替我谢谢张妈。
】
放下手机,她深吸一口气,投入到成堆的作业本中。
红笔在纸页上划过,留下或肯定或需要修正的痕迹。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办公室里的光线变得柔和。
期间,有几个学生来交作业或问问题,她都耐心解答。
生活就在这样平凡而充实的节奏中缓缓流淌。
与此同时,在城市另一片区域的图书馆里,江韵华和许清瑶,以及同组的另外两名同学,正围坐在一张长桌旁。
桌上摊开着生物课本、几张打印的校园平面图,以及一些从网上查到的关于本地植物和昆虫的资料。
“我们到底选哪个区域做深入调查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