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已:\"您怎么知道?\"
老头哈哈大笑,从柜台下取出一本旧杂志:\"《中华中医药》去年登过你的文章,《论四时药膳调理》,我可是每期必读!\"
原来这位陈老先生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退休教授,开了这家店打发时间。他执意不肯收钱,说是给同行的一点心意,最后只象征性地收了成本价。
\"开业那天我一定去捧场!\"陈老送我们出门时说,\"成都的药膳馆不少,但像你这样有真才实学的可不多。\"
离开荷花池市场,我和林素又采购了些厨具和日常用品。回到出租屋时,天已经黑了。程明还没回来,林素开始准备晚饭,我则整理今天买的药材。
门铃突然响起。开门一看,是程明,身后还跟着一个中年女子。
\"爸,这是我们学校的生物老师,刘教授。\"程明介绍道,\"她听说您要开药膳馆,想跟您聊聊。\"
刘教授四十出头,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文雅。\"冒昧打扰了。\"她歉意地说,\"我听程明说起您的药膳研究,非常感兴趣。我在做一项关于传统食疗现代化的课题,想请教您几个问题。\"
我请她进屋,林素泡了茶。刘教授从包里取出几份文件:\"这是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药膳产品成分分析,大多数都添加了防腐剂和调味剂,完全违背了药膳的本意。\"
我翻阅着资料,眉头越皱越紧。这些所谓的\"药膳\"包装精美,宣传夸张,但看成分表,真正的药材含量微乎其微,更多的是糖和添加剂。
\"我想与您合作,\"刘教授诚恳地说,\"将真正的药膳科学化、标准化,让更多人受益。\"
我放下资料:\"药膳讲究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如何标准化?\"
\"这正是难点所在。\"刘教授推了推眼镜,\"但并非不可能。比如您的四神汤,可以根据不同体质调整四味主药的比例,形成几个基本型...\"
我们越聊越深入,从药材的炮制工艺到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从古代食疗典籍到现代营养学。刘教授的学识令我惊讶,她对传统药膳的理解远超一般学者。
\"程师傅,\"谈话结束时,刘教授突然说,\"七中有个闲置的温室,如果您需要地方种植药材,我可以申请让您使用。\"
这个提议让我心动不已。城里缺乏合适的种植环境,一直是我最大的担忧。\"这...合适吗?\"
\"完全可以作为学校的社会实践项目。\"刘教授笑道,\"学生们也能学到传统医药知识,一举两得。\"
送走刘教授后,程明兴奋地说:\"爸,刘教授在学校很有威望,有她支持,您的药膳馆肯定能顺利开张!\"
林素端上晚饭——用临时凑合的厨具做的简易药膳,味道远不如在山上的水准。\"慢慢来吧,\"她看出我的失落,\"等店面收拾好了,设备齐全了,味道自然就回来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开始装修店面。保留了原来的灶台,又添置了几个砂锅和陶罐。后院的空地清理出来,准备改造成药圃。李玉介绍的木匠师傅正在打造药柜和桌椅,用的是老柏木,不上漆,保留原木香气。
中午时分,陈老竟然真的来了,还带着几个徒弟。\"这是我徒弟,现在都在各大医院中医科。\"陈老介绍道,\"他们听说你要开店,都想来学习学习。\"
这些年轻医生对我的药膳理论很感兴趣,问了许多实际问题,比如如何让病人坚持服用、如何避免药物与食物的冲突等。我一一解答,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傍晚。
\"程老师,\"一位年轻医生临走时说,\"您应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您的药膳技艺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这个建议让我陷入沉思。在山上时,药膳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从未想过它还有什么\"文化价值\"。但来到城市后,似乎所有人都比我更清楚这项技艺的意义。
第三天,刘教授带我去看了七中的温室。宽敞明亮,设备先进,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这边可以控温控湿,适合培育娇贵的药材。\"她指着一排设备说,\"学生社团每周会来维护,您只需要提供技术指导。\"
我当即决定移植一些基础药草过来,更珍贵的品种则暂时留在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