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诬告,是极乐教对武力围剿的反抗。
“极乐教对京都的渗透,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朱翊钧看完了王谦的奏疏说道:“下章顺天府丞杨俊民,立刻对京师进行摸排,防止邪祟渗透。”
这里的邪祟,不单纯是极乐教,比如当年的合一众。
王谦之所以说丰臣秀吉对极乐教围剿全面失败,是因为丰臣秀吉在这个案子发生后,非但没有清算这几个公卿、诬告的女子,还取消了倭国律令中‘诬告反坐’条目。
倭国的律法完全照搬唐律,和大明律类似,有诬告反坐的原则,但尾藤知宣被害后,这个原则居然被取消了。
而取消的理由是:落后的同态复仇原则过于严厉,而且很容易导致滥用,导致诬告者承担处罚超出其行为造成的危害,罪刑不能相适,故此取消。
“丰臣秀吉失去了所有的雄心壮志。”朱翊钧叹了口气,略显有些感慨。
丰臣秀吉烂了,面对倭国越来越糟糕的局面,他已经放弃了抵抗,任由国势颓废腐烂下去,他继续斗下去,跟着他一起拼命的大名,都会一个接一个的死去,不如做个名义上的倭国国王,在荣华富贵中死去。
“倭国现在已经到了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的地步。”冯保打了个冷颤,他是个没有世俗欲望的宦官,但他对仕途非常看重,无论如何他也要做这个宫里的老祖宗!
君臣道息,就是丰臣秀吉如此抉择的原因,无论他想做什么,都做不到了。
这话是先秦杨朱所说,意思是:人们的欲望在消失,不肯婚丧嫁娶,甚至不追求名利地位,所有的欲望都在减少;如果对华美的服饰、高大的房屋、美味而丰富的食物都不再追求了,君臣之道就开始消失了。
现在倭国现状,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倭国在肉眼可见的崩溃。
“倭人正在疯狂涌入矿区,因为这里有大明军驻守,会清理邪祟。”朱翊钧说到个现象,倭人向矿区聚集,比如熊廷弼所在的石见银山,人口已经突破了十五万人,而且数量还在增多。
但石见银山的白银开采,已经养不了更多的丁口了,所以,熊廷弼禁止了倭人逃难到矿区,三个月后,几乎每一个大明控制的倭国矿区,都对倭人关上了大门,不允许倭人再进入矿区。
倭国的局面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防止粪坑里的蛆爬到大明的餐桌上,大明以对马、济州岛、长崎总督府,构建了物理上的铜墙铁壁,阻拦倭国崩溃的种种乱象,向大明蔓延。
“因为倭国极乐教闹出了大乱子,吕宋、旧港,乃至金池总督府,对极乐教的态度是如临大敌,但朕注意到,极乐教在南洋没有表现出倭国那般疯癫。”朱翊钧注意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
极乐教在倭国本土极端,在南洋反而表现的非常温和,即便是在吕宋,更多的是底层互助,而非猎婴、邪祟祭祀等等,这种差异,引起了朱翊钧的关注。
松江府大力稽查极乐教,是收到了圣命,但极乐教在松江府没有闹出什么乱子来,当然这和松江府干涉比较早也有关系。
可吕宋总督府并没有那么多人手进行强力清理,但极乐教没有表现出在倭国那般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