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配合着三万人攻城。”氏政倒是有些唏嘘的说道。
氏政完全没想到,大明这杆王旗,这么好用!一杆王旗退了十万军!
德川家康既要忌惮大明的态度,又要忌惮丰臣秀吉的猜忌,最后留下三万人演戏,既能给大明交代,也能给丰臣秀吉交代,对内也说得过去。
不是不打,是打不下来,那上杉谦信、武田信玄那么厉害,他们不也没打下来吗?
德川家康是个老狐狸,老油条,滑不留手,这种老狐狸,最不喜欢赌,更不喜欢孤注一掷。
“你家城头团龙旗不对,今日,咱家代天子授团龙旗,就不追究失仪之事了。”李佑恭站了起来,从小黄门手中拿过了大明团龙旗,授予了氏政、氏直标准团龙旗。
大明团龙旗是有严格规制的,氏政让人绣的团龙旗,不伦不类,按理说该严惩不贷,但看他有恭顺之心,挂在城头,就免了责罚便是。
“陛下让咱家看看,若是你们北条氏有恭顺投效之心,那就赐姓氏,如果没有,就直接处斩便是,从今天起,北条氏,就改姓袁氏吧。”李佑恭让人拿来了陛下手书,上面写着袁政、袁直二字,分别赐给了二人。
北条氏祖上也阔过,北条时政是镰仓幕府初代执权,当时幕府制度还不成熟,幕府将军由皇室继承,而执权才是真正的话事人,就是幕府架空倭国皇室,执权架空幕府将军。
对于大明人而言,真的比较难以理解这种层层架空的制度。
一个倭国,三个话事人。
北条时政把女儿嫁给了第一代幕府将军源赖朝,所以北条氏可以姓源,但为了去倭化,取了同音字袁。
这是皇帝早就写好的赐名,如果李佑恭判断,氏政、氏直无恭顺之心,自然不会赐下,既然有恭顺之心,赏赐汉姓汉名为宜。
熊廷弼要给倭国来一场全盘汉化,并非他一个人的决定,陛下鼎力支持。
“谢陛下隆恩,谢陛下隆恩!”袁政、袁直一看赐了汉姓汉名,立刻跪在地上,不停地对着大明方向磕头谢恩。
从今以后,他们就不是复姓蛮夷,而是单姓大明人了,可以自称关东袁氏了,传上三代,谁还敢说他们不是大明人?不再是跑来跑去的野狗,更不是家犬,而是人。
大明军真的要撤离倭国,也要把他们带走的,这可是陛下亲自认定过的大明人。
李佑恭看了眼熊廷弼,其实陛下对倭国的结局并不在乎,陛下做这一切,都是为了熊廷弼。
熊大想要试试,陛下就鼎力支持,又是船舰,又是派兵,又是厚银恩赏,就是为了让熊廷弼积累足够多的军事、行政经验,能够在老一辈人离开后,接掌大明继续维新下去。
诚然,熊廷弼文武双全,古今罕有,但陛下有些过于厚待,甚至是有些溺爱了。
就是太子殿下,也不能拿一国练练手,但熊廷弼现在就是拿倭国练手,积累经验。
倒也合理,陛下爱惜人才。
大明皇帝的不在乎,才是当下倭国最棘手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