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游戏竞技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5章 伊春市《大箐山县》

第5章 伊春市《大箐山县》(4 / 6)

时期的满族聚居村落遗址。该村落曾是当地满族“那拉氏”的聚居地,村落布局呈“棋盘状”,设有街道、水井、祠堂等公共设施,民居多为“三合院”结构,墙体用土坯砌筑,屋顶覆盖茅草或瓦片。

如今,村落内的原始民居已大部分损毁,仅留存部分房屋地基、水井遗迹、祠堂残垣,以及大量满族生活用具残片(如陶瓷碗、陶罐、农具)。考古人员曾在遗址内出土过清代的铜钱、满族刺绣残片等文物,证明了该村落的历史年代与文化属性。遗址周边仍有部分满族居民居住,他们保留了部分满族传统习俗,游客可在遗址周边村落走访,了解满族的历史生活场景,同时体验满族的传统饮食与手工艺。

(三)带岭抗联活动遗址

带岭抗联活动遗址位于带岭镇北部的深山之中,距离镇中心约25公里,是东北抗日联军在20世纪30-40年代活动的重要遗址之一。该遗址包括抗联战士居住的地窨子、练兵场、粮食储存窖等遗迹,地窨子深入地下约1.2米,顶部用原木与茅草覆盖,可抵御冬季的严寒;练兵场是一片平坦的林地,地面仍能看到当年战士们训练时留下的痕迹;粮食储存窖挖在背风向阳的山坡下,用于存放玉米、土豆等过冬粮食。

据史料记载,东北抗日联军曾在此地建立秘密营地,依托深山密林开展游击战,打击日伪军。遗址内目前设有简易的解说牌,介绍抗联战士的活动历史,游客需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前往(因地处深山,路况复杂),通过实地探访,感受抗联战士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抗日的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六、民俗风情与特色美食

(一)民俗风情

大箐山县的民俗风情融合了林业工人文化与少数民族(满族、鄂伦春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氛围,这些习俗在日常生产生活、节庆活动中均有体现。

在林业工人文化方面,“伐木号子”是最具代表性的民俗符号。20世纪50-80年代,手工伐木是林区的主要生产方式,为了统一动作、鼓舞士气,林业工人创作了节奏鲜明的伐木号子。号子的曲调粗犷有力,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内容涵盖伐木技巧、生活场景,如“嘿哟!抬木走哟!嘿哟!小心脚哟!”“砍倒这棵松哟!回家看老婆哟!”等。不同的劳动场景对应不同的号子节奏,如“拉锯号子”节奏缓慢,配合拉锯动作;“搬木号子”节奏急促,适合多人合力搬运木材。如今,手工伐木已被机械化作业取代,但伐木号子仍被当地文艺团体保留,在春节、国庆等节庆活动中表演,再现当年林业工人的劳动场景。

在少数民族文化方面,满族的“贴窗花”“扭秧歌”习俗在朗乡镇尤为盛行。每年春节前,满族居民会用红纸剪出各种图案(如福字、花鸟、人物),贴在窗户上,寓意吉祥;正月十五元宵节,镇内会举办秧歌队表演,队员身着彩色服装,手持彩绸、扇子,伴随着锣鼓声扭动,部分秧歌队还会表演“满族秧歌”,融入满族舞蹈的动作元素,如“鹰步”“鹿步”等,游客可参与其中,感受节日的热闹氛围。此外,鄂伦春族的“桦皮制作技艺”在县域内也有传承,艺人将桦树皮经过鞣制、裁剪、拼接,制作成桦皮盒、桦皮篓等器物,这些器物虽不再用于生产生活,但成为民俗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在当地文化展览馆内可看到相关展品。

(二)特色美食

大箐山县的特色美食以森林食材与东北农家风味为核心,食材多取自当地山林与田间,做法质朴,保留了食材的原生风味,既满足味蕾需求,也体现了地域饮食文化特色。

-小鸡炖蘑菇:选用当地散养的土鸡,搭配林区特产的干榛蘑或干香菇,用铁锅慢炖而成。土鸡肉质紧实有嚼劲,蘑菇吸收了鸡肉的汤汁,鲜香浓郁,汤汁可用来泡米饭,是东北农家菜的经典代表,也是大箐山县餐馆的必点菜品之一。

-排骨炖豆角:精选新鲜排骨与当地种植的油豆角,油豆角肉质肥厚,与排骨一同炖煮后,豆角软烂入味,排骨肉香四溢,汤汁浓稠,口感咸香,是当地人日常餐桌上的常见家常菜,适合家庭聚餐或朋友小聚时食用。

-山野菜炒鸡蛋:春季采摘林区的山野菜,如婆婆丁、柳蒿芽、刺嫩芽等,洗净切碎后与鸡蛋液混合炒制。山野菜带着独特的山野清香,与鸡蛋的鲜香融合,口感清爽,营养丰富,是春季限定的时

最新小说: 斗罗V:人面魔蛛,多子多福 我的电脑里有个神级文明 中二宝可大师梦 从全职猎人开始成为无上意志 穿越万界,成就世界之龙 这个毒舌师弟正得发邪 玩转电竞圈 海平面升高七十米,我赚麻了 那我这仙不是白修了? 恶魔不会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