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处罚的能力,武士就要文武并重,能以德服人的时候,就以德服人,如果以德不能服人,那就要以(武)德服人。
山鹿素行认为,不能挟武士之刃,居合服人的,就不配称为武士。
看见了吧,后世所见的日本武士精神,实际上历史很短。
到了朱舜水引路,山鹿素行完成理论建设,德川家以政权在物质上支持后,才形成咱们后世认识的所谓武士道精神。
同时,山鹿素行还认为,中土沦陷,华夷颠倒,日本接受儒学之后,那么中华之华,自然就转移到了日本。
自此在日本,形成了影响后世非常大的日本中华论和日本中心论。
这一套理论怎么说呢,不够完美,有点偏狭,但是挺好用,跟后世起点书友认为的儒学,非常相似。
不过这一套理论搞了几十年,就被把它捧起来的德川幕府,狠狠给打压了。
原因在于,德川幕府逐渐安稳之后,无法为下级武士提供更多的施展才华的平台。
这些武士们学了拔刀砍人和以德服人的本领,最后还是只能做一个穷鬼,这让自认为是统治阶层的他们非常不满。
渐渐地,尊王攘夷被解释为:(武士们)尊崇天皇,(替天皇)攘除(僭主窃权)的(征)夷(大将军)。
好家伙,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儒学了,必须要出重拳,甲贺组,杀给给!
于是,在德川幕府的打击下,这一派的尊王攘夷思想只能往西走,来到了幕府控制力最弱的萨摩、长州等藩。
然后,火星撞地球了。
萨摩藩正在岛津重豪的支持下搞兰学,这两股学问一碰撞,产生了一个新的流派,被称为近思录派。
近思录派名字的来源,就是近思录这本书。
此书乃是朱熹与吕祖谦合著而成,理论严密,立意宏大。
其中饱含朱、吕二人对宋朝南迁或者叫北宋灭亡的痛苦反思,将张横渠喊出的横渠四句,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其中朱熹在痛苦反思宋朝南渡,或者叫北宋灭亡后,又对面对北方苦苦支撑,很可能随时支撑不下去的南宋,提出了总结建议。
这其实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儒学反思和集大成之作,朱熹甚至在与吕祖谦谈论时,隐晦表达了对南宋王朝未来,以及其代表的汉人前途之悲观。
而这本书,到了明代,儒家文人们看到朱洪武的势不可挡之后,并未真正去领会意思,反而束之高阁,继续开始沿袭并发扬两宋儒家的究极保守形态。
但这本书,在不断遭受荷兰、英国、法国挑衅甚至意图进攻的萨摩藩,起到了极大作用。
深深忧虑的萨摩藩士,把这当成了救命的稻草,在两股力量冲刷下,诞生了融合修齐治平和横渠四句的忧国忧民西南倒幕武士阶层。
至此,真正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武士道精神,方才形成。
最终,他们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