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是正德帝 > 第567章 当说则应说

第567章 当说则应说(1 / 2)

十月的曲阜清晨,霜气裹着寒意贴在青砖地上,连孔府外那两株老槐树的枝桠上都凝着层薄白,风一吹,便有细碎的霜粒簌簌落在等候官员的朝服上。

文武众官早列好了两队,文臣在东,武臣在西,青绯相间的朝服被霜气浸得微微沉,却没半个人敢动,衍圣公孔闻韶站在文臣前列,其次是王宪、乔宇,夏言、大理寺右丞毛伯温,户部侍郎王承裕,刑部左侍郎刘玉,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李承勋站在稍后位置。

夏言拢了拢朝服领口,呵出的白气刚飘到唇边就散了;英国公张仑穿着麒麟服,却依旧身姿笔挺,目光落在孔府朱漆大门上,没半分偏移;定国公徐光祚站在他身侧,鬓角的少许的白沾了霜,像撒了把碎盐,却依旧稳稳立着,没露半分倦意。

山东地方官们则排在队尾,知府的绯色朝服比京官的略浅些,知州、知县的青袍更显素净,几人偶尔交换个眼神,却都不敢多言——昨儿刚听说陛下查孔府田产的事,此刻谁都怕行差踏错,只盼着旨意早来。

忽然,孔府的朱漆大门“吱呀”

一声被推开,先是个小太监探出头,飞快扫了眼外间的官员,又缩了回去。

片刻后,张大顺从门里走了出来,他穿着件石青缎面的太监常服,领口系着素色绸带,空着手,脚步不快不慢,每一步都踩在青砖缝上。

等候的官员们眼尖,见他手里的虽无明黄绫子,但也是猜出来是有旨意。

原本还带着点细碎声响的队伍瞬间静了,连风扫过槐叶的声音都显得格外清晰。

张大顺走到台阶上站定,先清了清嗓子,那声音不算高,却带着文书太监特有的清亮,瞬间压过了晨霜的凉意:“有上谕——”

话音刚落,文武众官齐刷刷屈膝下跪,朝服下摆扫过霜地,出一片整齐的“沙沙”

声。

青石板上的霜粒被膝盖压碎,却没半个人顾得上寒意,众人垂叩,异口同声道:“臣等接旨!”

张大顺目光扫过下方的官员,一字一句念道:“山东有司衙门各回衙署理事,不必随侍御前;衍圣公孔闻韶,扈从内阁大臣王宪、乔宇,右都御史夏言,英国公张仑,定国公徐光祚,大理寺右丞毛伯温,户部侍郎王承裕,刑部左侍郎刘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承勋,即刻入内陛见!”

说完,抬手道:“诸位,请起。”

众官这才缓缓起身,膝盖沾了霜,起身时都悄悄顿了顿。

山东地方官们松了口气,互相递了个眼神,知府率先躬身对张大顺行了一礼,又朝京官们略一点头,便带着下属们有序地退了,青袍绯袍的身影渐渐远去,朝靴踩在霜地上的声音也越来越轻。

留下的扈从大臣们则整理着朝服,孔闻韶站在队前,刚直起身便忙走到张大顺跟前,躬身道:“有劳张太监引路。”

毛伯温、王承裕等人也都整了整袖口,神色肃然,谁都清楚,陛下此刻召他们入府,定是为了祭孔仪轨,或是孔府田产的事,容不得半分轻慢。

张大顺笑着点点头,转身引路:“诸位随咱来,万岁爷已在永寿堂等着了。”

说着,他脚步放得缓了些,特意等了等落在后面的孔闻韶,眼角却悄悄瞥了眼夏言。

来到了永寿堂外,门虚掩着,阶下的霜还没化尽,青石板上凝着层薄白,门旁那尊铜鹤炉里飘着细若游丝的檀香,混着晨光里的暖意,轻轻绕在人脚边。

东厂太监田春站在门左,穿着件墨色暗纹的太监袍,领口掖着块素白绢帕,见众人过来,先抬手理了理袍角,脚步稳当地上前一步,脸上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笑意,声音不高不低,刚好让每个人都听得清:“万岁爷刚还念叨着诸位该到了,特意吩咐了,不必通报,诸位随咱直接进去便是。”

门右的刘全忠手里捧着个锡制暖炉,炉身裹着青布套,见田春开了口,也跟着往前凑了凑,语气里带着点近侍的熟稔:“可不是嘛,屋里早暖着茶呢,万岁爷说诸位老爷在外头候着受了寒,进去先喝口热的暖暖身子。”

他说这话时,眼角悄悄扫了眼孔闻韶,见对方鬓角还沾着点霜,又补充道:“圣公爷也别拘谨,万岁爷今儿气色好,没带半分架子。”

众臣闻言,都微微松了口气,却没敢失了礼数。

王宪先整了整朝服领口,指尖拂去肩上的细碎霜粒,朝

最新小说: 跑路三年后,崽她爸成了顶头上司 硬汉冷淡绝嗣?怎么她一胎又一胎 退婚三个童养夫,阴戾池爷宠我入骨 小姑奶奶下山了,在桥洞底下摆摊算命 我是快穿大佬,有亿点点钱怎么了? 闪婚而已,别失控 哑奴带崽改嫁,清冷权臣悔疯了 暗宠成真,京圈太子他上了瘾 直播续命被狙击,榜一大哥火葬场 萌宝在末世抱大腿后,全家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