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赵工点点头,表情严肃起来,“这次也算给咱们提了个醒。”
“以后啊,不光要埋头搞技术,也得学会抬头看路,学会怎么说话。不过……”
他脸上终于露出点如释重负的笑意,重复了早上那句经典总结,“这舆论战比搞技术还累!好在,邪不压正!”
下班铃响,我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走到厂区大门口,几个相熟的同事边走边聊,话题不再是让人心烦的谣言,变成了孩子升学、周末去哪逛逛这些家常。
我突然觉得,这种看似普通、甚至有点琐碎的平静,才是最让人安心和留恋的。
第二天上班,感觉整个技术支援中心的气氛都轻松了不少。早上的例会,史处长也特意过来参加。
“这次咱们算是打了个漂亮仗。”史处长开门见山,“但王总提醒了,不能松懈。舆论这东西,说变就变。”
赵工点头:“技术上的事,我们心里有数。‘雷霆-10’的后续测试一点没耽误。”
“那就好。”史处长转向我,“孙琳,你们中心配合得很好。特别是及时提供了准确的技术参数,像最大射程、速度这些硬数据,帮了大忙。”
我翻开笔记本:“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正好,关于‘雷霆-10’的下一步测试计划,我这边有个初步方案。”
楚星河插话:“孙工,是不是要开始新的环境极端测试了?”
“对。”我调出计划表,“重点验证在低氧、低温条件下,导弹的发动机性能和制导系统稳定性。”
赵工补充道:“这个很关键。咱们的设计在极端环境下的空气动力学特性,需要大量实测数据验证。”
“还有复合材料弹翼的耐寒性。”我指着参数表,“在零下四十度的环境中,材料的强度变化必须严格监控。”
史处长认真记录着:“这些测试什么时候开始?”
“初步定在下个月。”我说,“等最后的方案评审通过,就可以部署了。”
开完会回到办公室,楚星河跟着我进来:“孙工,这次舆论风波,我算是长见识了。原来技术参数还能这么用。”
我笑了:“你以为参数只是写在纸上的数字?关键时刻,它们就是最有力的武器。”
中午在食堂吃饭,碰到几个其他部门的同事,也都主动过来打招呼。
“孙工,这次你们中心可露脸了。”质量部的韩云天端着餐盘坐下,“巴方那个反馈,太及时了。”
“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谦虚道。
“要我说,还是咱们的产品过硬。”韩云天声音都洋溢着兴奋。
“你知道吗?昨天有个国外客户来考察,特意问了‘雷霆-10’的事,对咱们的复合制导技术很感兴趣。”
我心里一动,但没多问。涉外合作的事,有专门的部门负责。
晚上,张涛做了几个拿手菜。吃饭时,他问我:“这次风波过去了,后面能轻松点了吧?”
我摇摇头:“轻松不了,接下来又是一场硬仗。”
“我就知道。”张涛给我夹了块鱼,“你们这行,永远有打不完的仗。”
“但这次不一样。”我放下筷子,“经过这次舆论战,我觉得团队更团结了,大家的心气也更足了。”
“那是因为你们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张涛举起饮料,“来,为所有默默奉献的军工人员,干杯!”
安安也学着举起她的小杯子咿咿呀呀的有模有样的学着。
看着家人支持的目光,我心里暖暖的。
风浪总会过去,但守护国家空防的使命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