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下午项目组例会要用,赵工那边急等。”
“好的主任,我马上联系对方。”我立刻应下,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晰利落。
刚才那个在电话里泄露“机密”的孙琳,仿佛被瞬间切换了频道。
陈主任点点头,把文件放我桌上,目光锐利地扫过我略显苍白的脸。
他什么也没问,但那眼神里的审视和一种了然于胸的压力。
他知道。他和赵工,是除了张薇之外,唯二知道我在执行这个特殊任务的人。
这份沉默的信任与无形的重量,比任何言语都更让人喘不过气。
下午,刚处理完一堆流程单,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内部通讯软件就弹出一个加密小窗,是张薇。
【孙琳,有空?来一下审计组办公室。关于上次那个流程合规问题,需要补充点材料。】——这是明面上的理由。
【收到。马上到。】我回复,心脏像被一只手攥紧,又提了起来。
推开审计组临时办公室的门,张薇正对着电脑屏幕,上面是飞速滚动的数据流和几个监控窗口的实时画面。
“坐。”她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目光依然锁在屏幕上,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如飞。
“上午的通话效果非常好。目标咬钩很急切,尤其对‘-70℃’和‘Y参数接近临界值’。”
“这两个关键点经过我们反复确认,他们探究其细节的意图很明显。”
我点点头,等着她的“但是”。
果然,她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调出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监控界面。
不再是通话分析,而是一些网络流量日志、外部通讯监控的摘要图谱,上面标记着不少醒目的红点。
“但你看这里。”张薇点着其中一个红点异常密集的区域,图谱上的时间轴清晰显示。
“就在你和王海通话结束后十分钟内,他控制的几个主要外围通讯节点,活动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他立刻联系他背后真正的主子汇报‘鹰眼’的‘重大进展’。”
她将另一个窗口放大,显示的是北峰航空外网信息平台后台的访问日志截图。
“在这段时间,以及之前的时间段内,这些节点对我们公开信息平台、特别是供应链信息公示板块的访问量激增。”
“他们利用自动化爬虫工具,集中且高频地搜索和抓取任何带有‘天弓’字样的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示。”
“哪怕只是提到过相关供应商名称的零星信息。”
“‘天弓项目’?”我低声惊呼,这个名字像一道闪电劈进脑海!
这是北峰最高级别的绝密项目,据我所知,整个北峰知道这个代号详情的,算上大领导、总工、核心小组,绝对不超过九个人!
它根本不是什么材料项目,而是关乎国家空天安全的陆基反导防御系统核心升级项目!
赵工他们组正在没日没夜攻关的核心中的核心!
其保密程度,连我这种在技术支援中心干了这么多年的骨干,也仅仅是在处理最外围、最不敏感的流程文件时,极其偶然地瞥见过两次这个代号,而且立刻被要求签署了额外的保密承诺书。
王海他们怎么可能知道?他们怎么敢?!
“他们不是冲着‘鹰眼’来的?”我的声音透漏出惊讶。
“对‘鹰眼’有兴趣,但更像是……在确认了‘鹰眼’存在某个他们预期内的‘技术瓶颈’后,就把它当成了一个烟幕弹。”
张薇的眼神锋利如刀,转向我,“他们的主要精力和资源,在刚刚的通话结束后,反而全部转向了挖掘‘天弓’的蛛丝马迹。”
“他们在试图从这些公开的、看似无关紧要的碎片信息里,拼凑‘天弓’的轮廓、规模、可能的供应链路径。”
“寻找可以污染、干扰、甚至直接扼杀它的薄弱环节。他们真正想摧毁的,是我们的‘天弓’!”
我们精心撒下诱饵,想钓的是觊觎“鹰眼”的鱼,却发现水下潜伏着一条更凶猛、目标更明确的鲨鱼。
它根本不在乎那点诱饵,它的血盆大口正悄无声息地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