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面前摊着几份技术支援中心日常处理的流程文件,可心思全在几分钟后那通电话上。
王海,现在他成了我钓鱼线上挂着那个饵的唯一猎物。或者说,我是他以为咬钩的那条鱼?张薇说这叫“将计就计”。
手机铃声打破了这暂时的宁静,我看着那串熟悉的号码,随即清了清嗓子,表演继续。
“喂?”我拿起手机,声音像平时接任何一个普通电话。
“老同学,还在忙呐?”电话那头的声音热情洋溢,带着生意场上惯有的圆滑。
“没打扰你吧?我这边有几个朋友对你上次提到的那个‘特殊材料’项目特别感兴趣,催着我问问后续呢。”
来了,他说的“特殊材料”,就是我们放出去的假饵“鹰眼项目“中,那个精心编造的,关于某种结构材料在极端低温下参数会异常波动的“技术难点”。
“哦,王海啊。”我语气带上一点儿恰到好处的犹豫,还有……一丝被重视的的兴奋?
张薇说过,要让他觉得我有价值,但又不能太急切。
“项目……还在内部评估阶段,你知道的,我们这儿规矩多,一层层审着呢。”我把“规矩多”特意表现出来,暗示阻碍重重。
“理解理解!军工口嘛,严谨是必须的!安全第一!”王海立刻接话,奉承得滴水不漏。
“不过老同学,我你还信不过?我那朋友的公司,在高端材料测试方面有独到之处,全球都有合作案例。”
“他们就是纯粹觉得这是个技术挑战,想看看有没有可能提供点……”
“嗯,思路上的支持?当然,规矩我懂,不涉密,纯技术探讨!”
他说得天花乱坠,技术探讨?鬼才信。他背后的人想从这“异常波动”里嗅到什么?
是觉得这是我们的技术瓶颈,还是想反向推导什么?
“思路支持……”我思索着,像是在认真权衡他这个提议的分量。
“这个想法……倒是挺新颖。不过具体数据,我权限真的有限。”
我故意制造出一种我在“冒险”透露点什么的犹豫感,“上次提过的那个Y参数,在模拟-70℃环境下的表现……”
“嗯,确实不太稳定,波动范围比预期大了不少,接近临界值了。我们项目组也在头疼这个,卡了好几天进度了。”
我清晰地报出了张薇设计好的“诱饵”细节:结构材料、-70℃、Y参数、波动大、接近临界值。
每一个词都带着小心翼翼的谨慎和一丝“泄密”的紧张。
“-70℃!Y参数临界?!”王海的声音瞬间透出了虽经极力掩饰也压不住的兴奋。
“这确实是个关键点啊老同学!极低温应用场景对稳定性要求极高!这要是解决了……”
他声音又压得更低了些,带着一种分享秘密的亲昵,“你放心,这信息我绝对烂肚子里!”
“就冲你这信任,我让他们那边的技术大牛好好琢磨琢磨,看能不能给点方向性的建议?说不定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儿!”
“方向性建议……那最好不过了。”我顺着他的话,语气也“轻松”了些。
“不过王海,这事儿可千万保密。你知道轻重,万一传出去……”
“必须的!咱们老同学的交情,这点事还办不好?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
他拍着胸脯保证,“等我好消息!回头请你吃江城最好的馆子,地方你定!”
“行,等你消息。”我挂断电话之前,手机放回去时故意发出了一声轻微的磕碰。
几乎同时,口袋里的手机又震了一下。
是张薇的加密消息:【通话录音清晰。他反应符合预期,对‘-70℃’和‘临界值’反复确认。目标上钩。保持状态。】
我盯着屏幕上的字,成了?假情报撒出去了。可张薇之前的话却扎在脑子里。
【初步分析,‘影子’对‘鹰眼’有兴趣,但更像是烟雾弹。他们真正在嗅探的,似乎另有目标。】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陈主任拿着份文件走进来,“小孙,三车间那个外协件的检测报告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