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迪娜,你想为西昭寻找出路,就必须学会看懂它,掌握它。”
苏迪娜捧着那几本账册,如同捧着千钧重担。
她一连几日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除了吃饭,便是对着那些枯燥的数字发呆。
春夏奉了李知安的命令,每日都去探望,却也不多打扰,只是默默地为她添上茶水,换上新的烛火。
起初,苏迪娜看得头昏脑涨,那些“入”、“出”、“存”、“耗”的字眼,在她眼里就像是一群跳动的蚂蚁,毫无章法。
她试着像李知安教的那样,去计算“利”,可算来算去,总是一笔糊涂账。
直到第三天夜里,她熬得双眼通红,几乎要将账本撕碎时,脑中忽然闪过李知安的话。
“账本里,藏着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人心,有规则……”
人心?规则?
她猛地坐直了身子,重新拿起一本账册,不再去纠结那些具体的数字,而是开始寻找规律。
三月初七,入上等云锦。
三月初九,城南张记买了五十匹细棉布。
三月十五,绣坊的王娘子定了三十匹素色绸缎。
……
她将这些条目一条条地抄录下来,不再看银钱,只看货品、买家和时间。
渐渐地,一张无形的网在她的脑海中铺展开来。
这家布庄的客户,有富贵人家的管事,有小商贩,也有自己开绣坊的妇人。
云锦这样的贵重料子,总是在月初入货,说明这是为了应对京中大户人家的采买周期。
而细棉布和素色绸缎这样的大路货,则是流水般地进出,说明需求量极大,是布庄的根本。
她甚至发现,每逢年节前一个月,布庄入货量会陡然增大,而且会购入大量颜色喜庆的布料。
原来……这就是百姓的消费喜好。
原来……这就是市场的规律。
苏迪娜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亮。
她不再满足于只看一本账,而是将所有账本都铺在地上,开始对比分析。
她发现,有一年的夏秋之交,棉布的价格突然上涨了三成,而且持续了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