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而且,这次是真的有警讯,咱们不得不防。要是蛮子南下,震动江山,市井舆论可就压制不住了。
曹氏心里头大骂,你个王八蛋,自己当了宰相,连个富弼都搞不定,那我还要你干什么?
光想着占便宜,一点活不干,怎么什么好处都是你家的?
不过,眼下正是用人之时,她倒不好翻脸。
“哀家毕竟是一妇人,为大宋看守基业尚可,这等大事,还是要你们托孤重臣一起商量才是。”
搞什么搞,你一头独大,万一学太祖怎么办?
韩琦从万寿宫里出来,气的肝疼。
大宋宰相太难当啦,怎么一个个的,心里头全是小九九,连点相忍为国的担当都没有么?
一个个不是推脱责任,就是东拉西扯。
看来,这二十三路,五百军州,还得扛在我韩琦一个人肩上啊。
回到枢密院,他赶紧先将回信安排了。
大宋打仗,讲究一个后方决策,前线执行,这顺序决不能乱。
身居后方千里,得依靠经验跟直觉,判断这仗该不该打,打到什么程度,能不能赢。
作为一个热爱兵事的人,韩琦自然知道这政策的荒谬。
要不他也不会寻思北方思路,一心想要借军功封王,重现韩氏荣光。
以前,他最远离前线二百里,决策起来,心里头有十足的信心。现在有一点点不一样,他甚至都开始怀疑,这军报的内容里有几分是真实的。
他们会不会骗我?
富弼使坏,韩琦刚走,他就把枢密院要打仗挪用秋税的消息透露了出去。
不到半天功夫,六部衙门全知道了。
没钱了,这下日子过不下去了。上次就说嘛,朝廷怎么会真的把钱存给李长安,还能给咱们算利息,果然全是托词。
罢工,明天不来了,上码头找活干去!
一传俩,俩传仨,还没到下值的时候,京官的大部分人已经知道了消息。
韩琦要抢大家的钱,快想招吧,晚了就要被饿死。
本来舆论热榜第一是苏轼审案,可还没到天黑,东京城只关心一件事了——要打仗了,韩琦要挪用大家的钱。
小商小贩还有普通人也跟着担心,这秋税发下去,才能变成消费。
没了这笔钱,买卖还做的成么?
自己会不会被征发,远去西北或者河北,要待多久,还有没有几回活着回来。
不能打仗,打起来就完啦!
明天歇市,让韩相公看看,俺们小民到底是不是可以随意凌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