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精心设计的必然。
他默默地记下了这些细节,打算回去再分析。
他知道,这张网,已经铺到了他的脚下。
他不能再等了,必须主动出击,从这片烧焦的废墟里,挖出那只点火的手。
带着一身清晨的寒气和挥之不去的焦糊味,郑建国回到了办公室。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先泡上一杯热茶,而是直接走到墙边,从柜子里抽出一张空白的挂图纸,铺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
刚才在市场里那些嘈杂的声音、混乱的画面、微妙的表情,此刻在他脑海中反复回放,像是一团乱麻。
他需要一种方式,来理清这团乱麻,找到那根隐藏在最深处的主线。
他拧开一支红色的记号笔,笔尖在纸上悬停片刻,然后重重落下。
回到办公室,郑建国决定把最近生的所有相关火灾事件,全部整理成一份直观的时间线。
他先从记忆和笔记中,调出最早的那起——李家村的祖宅大火。
他在挂图的最左端写下日期和地点,旁边用黑笔标注:“受害者:李老汉;官方结论:意外;疑点:时机过于巧合。”
紧接着,是城西商业区的那几场。
他一边回忆,一边翻阅之前的记录,将每一场火灾都作为一个节点,标注在时间轴上。
“1o月12日,城西,李金布行仓库。
受害者:李金。
结论:原因待查。
备注:补偿名单商户。”
“1o月15日,旧城区,孙大鹏饭馆后厨。
受害者:孙大鹏。
结论:线路老化。
备注:补偿名单商户,申请申。”
“1o月19日,新开区……”
一个个红色的标记,像一滴滴凝固的血,沿着时间轴向前蔓延。
当他把今天凌晨农贸市场的那起火灾,作为最后一个节点标记在时间轴的最右端时,他退后一步,审视着自己的“杰作”
。
整张图纸上,那些看似孤立的事件,此刻被一根无形的时间线串联了起来。
一种清晰而又令人不寒而栗的规律,跃然纸上。
他现,火灾的频率在急剧增加。
从最初半个月一起,到后来一周一起,再到最近,几乎是每隔天,县城的某个角落就会燃起一把“意外”
的火焰。
这根本不是随机事件应有的概率,更像是一个精心编排的剧本,正按照既定的节奏,一幕幕上演。
更让他心惊的是地理位置上的关联性。
他用一支蓝笔,将那些生火灾的商户——李金、孙大鹏,以及今天农贸市场那位摊主的名字,与桌上另一份拆迁补偿名单进行交叉比对。
结果,每一个名字,都能在名单上找到对应的位置。
火灾生的地点,几乎全部精准地落在了补偿名单上那些商户的周边,甚至就是他们自己的产业。
这就像是在一张藏宝图上,有人用火焰,一个接一个地标记出了宝藏的位置。
到此为止,所有的侥幸心理都已荡然无存。
郑建国更加确信,这背后一定有人在操纵。
这不是天灾,而是彻头彻尾的人祸。
他重新坐回椅子上,目光在这张时间线上来回扫视,大脑飞运转,推演着对方的动机。
一种可能,就是为了骗取补偿款。
就像他之前分析的那样,一把火烧掉证据,然后狮子大开口,利用政策漏洞,将烧成灰的破烂变成白花花的银子。
李金和孙大鹏那种反常的“高效”
,就是最好的佐证。
另一种可能,则更加阴险——逼迁。
对于那些像农贸市场老刘头口中那位“钉子户”
摊主一样,对补偿款不满、不愿签字的商户,一场恰到好处的火灾,既能摧毁他们的财产,也能摧毁他们的意志。
这是一种成本低廉、效果显着的恐吓手段,比直接的暴力威胁要隐蔽得多,也恶毒得多。
或者,这两种动机兼而有之,针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策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扫清拆迁路上的障碍,同时将利益最大化。
思路已经清晰,逻辑链也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