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非对称作战的内涵,时不时还会提出他的疑问。
就比如张维扬讲解结束,姚首长就问道:“你提出的这一套非对称作战,最核心的要点是什么?”
张维扬想了想,答道:“知己知彼。
非对称作战是一把‘双刃剑’,任何一方在追求非对称优势的同时,既要看到敌之软肋,也要看到我之不足,做好对手用非对称手段实施反击的准备,否则优势再大也会陷入被动。
我国属于自卫型国防,某种程度上来讲,知道自己的弱点可能比洞察敌人的软肋更重要。”
即使是某场特殊军事行动,也是由战前的不对称战争形态生生打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对称战争。
因为战前的优势方面对的对手并不是他预想中轻而易举可以解决的某国,而是背靠某军事集团的意料之外的强大敌人。
这个依靠外来输血顶住压力并开展反击的敌人,让历来傲慢的战前优势方丢了一个大脸。
如果战前优势方的统帅部某些类似往返跑、空降斩首之类的行为艺术没有搞那么多,也不至于打出来这么丢人的战果来。
某种程度上来说,战前的优势方可以说是严重地高估了自己,小瞧了敌人。
以为能进行一场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逃的战争,谁想到却是抵抗意志顽强,用天灵盖顶住了优势方技术兵器的反抗者。
而且战前优势方的统帅部在打仗的时候还犯了教员所说的三种错误,即“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白白损失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军心士气。
要不是某军事集团投鼠忌器,战前优势方面临的局面可能更加困难。
你要说战前优势方的战损比,确实还不错。
但是达不到快速终局的战略目的,这场特殊军事行动已经可以定义为受挫。
至于是不是失败,还要等最后的终局结果再说。
反正兔子近三十年里不太可能和其他国家发生全面冲突,也是时候改一改脑子里只有大兵团机械化作战的状态。
尤其是十几年没打过大仗,军队的指挥思想已经开始逐渐落后于时代。
要等到1991年才猛然惊醒,发现百万大军从指挥上就已经落后于强敌,装备上的差距更是让人绝望。
而张维扬提出非对称作战的思维,也是为了改变一些东西。
同时,这种作战方式在某些战略方向上还是相当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