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双向选择,直奔河东
十月二十二,梁广一行渡过渭河进入冯翊郡,直奔蒲津关(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南)。
长门亭三部鲜卑已於数日前抵达龙门渡口(陕西韩城以北),只待渡河便能进入平阳郡皮氏县(山西河津)地界。
从便捷性考虑,走龙门渡入平阳自然最优,
李方率领迁徙队伍,和梁广在蒲津关分別,沿黄河西岸北上龙门渡。
按照计划,將会和三部鲜卑在皮氏县匯合。
梁广、王镇恶、向靖率领百余骑“护卫”崔叔侄暂留蒲津关。
关城守將臧阳恰是竇冲旧部,以前也曾见过几面。
得知梁广到来热情招待,安排他们在营舍住下,准备好船只隨时方便他渡河。
小雪刚过,天气愈发严寒。
关城內往来商旅大为减少,未出操的守关兵卒全都窝在营舍內避寒。
臧阳送来些木炭,眾人围坐在土屋內烧炭取暖,方格木槛窗掛著破草蓆,用来通风遮挡飘雪。
梁广支腿箕坐著,向靖、王镇恶和衣而臥,身下垫著乾草,不时响起两声呼嚕。
崔、崔浩叔侄俩,人手捧一大一小两个土瓮,略显拘谨地跪坐一旁。
瓷里装著滚水,冲泡些粗茶末,既能捂手取暖,也能喝下肚暖身。
梁广捧看书信沉吟半响。
信是此前薛茂从平陶送来,介绍平阳及并州近况。
薛茂在信中说,数月前他赴任之初,曾经专门前往汾阴薛氏堡拜见。
凭藉沛郡薛氏的门第,得以见到河东薛氏宗长薛强。
八月时,薛茂到解县买盐,又曾带上礼物前去为薛强祝寿。
两次拜会,双方相谈甚欢,算是初步结下友谊。
从宗源来说,汉末以前,沛郡薛是大宗,河东薛是小宗。
河东薛其中一支祖房,正是汉末兗州別驾从事薛兰薛兰投在吕布帐下,之后其子薛永转投刘备,跟隨刘备入西川定居成都。
蜀汉灭亡,薛氏被强行迁往河东,与当地薛氏合宗,歷经百余年才发展成如今的河东盛族。
薛兰、薛永父子,正是出自沛郡薛氏,
兜兜转转百十年,沛郡薛早已南迁,如今宗亲大多定居在会稽郡,门第坠落不復当年。
薛茂凭藉同宗之亲,得到些格外照拂,单是盐利一项,就让他在赚得盆满钵满。
解县盐池天下闻名,如今这个聚宝盆,六成掌握在薛氏手中,河东太守王苗也只能跟著喝点汤。
薛茂建议他,赴任平阳时一定要专程去薛氏堡拜会。
若能得到薛强支持,他在平阳的主政將会得到极大便利。
梁广又取出一份书信,乃是用笺纸写成,用木瀆锦带捆封。
这是薛茂为他写的“介绍信”,用来敲开薛氏堡大门的关键。
拿著书信,梁广突然想到,如果要借粮的话,河东薛氏不就是最好对象
河东、平阳两郡,还有哪一家能比薛氏更富裕
除了介绍信,他还有介绍人。
薛强和王猛交好,对王镇恶这位故人之后,想来总不会拒之门外。
两年前,王镇恶一家受王皮谋反案牵连下狱,事后薛强还专门乔装打扮低调入长安探视。
足见薛强是位重情念旧之人。
打定主意,梁广把书信收入包囊。
“不知崔君与河东薛强薛公可有交情”
梁广捧起另一只土瓮灌了口热水。
崔显面带愁苦,本不想搭理,顶不住梁广灼灼目光注视,嘆口气道:“你出任平阳太守,与薛氏也算近邻。
若是想借粮的话,自去上门请求便可。
威明公(薛强)通情达理,多少都会馈赠一些..:::
梁广笑道:“我还未开口,崔君便已知我意!看来我没请错人,平阳百废待兴,正需要崔君这样的人才前去大展拳脚!”
崔放下土瓮,拱手带著些恳求:“梁使君若顾念与我兄崔宏的一番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