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车间骨干,月薪突破1000元。
当所有人都以为王光荣会安於这份相对体面的工作时,他却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跳槽到一家月薪不足千元的机械加工厂,只因那里能让他当上生產组长。
“每个人都需要別人的肯定”,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他內心对尊严的渴望。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92年。
当工厂从外销转內销时,会说粤省当地话的王光荣被推荐去跑业务。
王光荣每天骑单车转公交,横穿整个sz市区去汽配厂集中的翠竹路推销汽车防盗锁。
机会总是眷顾勤奋者。
在一位远房亲戚引荐下,他拿下了湘南省郴市车管部门两万多把防盗锁的订单。
但200多万的货款成了拦路虎。
面对巨大压力,王光荣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將大部分差价让给工厂,自己每把锁只赚几元钱。
“能够做成这笔生意,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怕吃亏”,王光荣后来回忆道,“如果斤斤计较,可能连5万元都赚不回”。
正是这份不怕吃亏的智慧,让王光荣赚到了人生第一个5万元,他在刘家庄东岸区拥有了自己的“好利来”汽车五金配件店。
一年后,王光荣迎来了事业的第一次质变飞跃。
ga部一纸规定——所有上高速的机动车必须安装后雾灯——王光荣他看到了巨大商机。
“我的店里每天夜里12点还有人排队等著提货”,王光荣回忆当时盛况。
但单个汽配店採购量有限,无法直接从厂家拿货。
王光荣创造性地整合多家店铺需求,统一向指定生產厂家订货。
这一策略让王光荣成为行业內的关键供货商,连燕京市自己周边省市的汽配店都慕名而来。
同年,王光荣在业务往来中结识了一位改变他人生的女性——一位“燕京汽车集团”的销售主管。
两人结为连理后,深受“集团”经营理念薰陶的太太不仅帮王光荣在后雾灯生意中稳妥赚到第一个100万,更鼓励他把生意“做大做强”。
九五年,在妻子建议下,王光荣做出了关键决策:租下燕京市二环一栋大楼110多平方米的商铺和1000多平方米的仓库,打造燕京首家汽车用品仓储式超市。
“当时一楼每平方70多元,二楼仓库每平方米仅10多元”,王光荣精准把握了成本控制。
不到三年时间里,“好利来”已成为燕京汽车用品市场的龙头。
1998年,王光荣的事业迎来第二次腾飞。
他敏锐地捕捉到汽车美容市场的巨大潜力,投资200万元引进德意志全自动洗车设备,在燕京西郊建立了华北地区首家汽车美容旗舰店。
开业当天,排队体验“无接触式洗车”的车流绵延两公里,成为当地轰动一时的新闻。
与此同时,王光荣开始布局產业链上游。
他收购了国外一家濒临破產的汽车灯具厂,组建了100人的研发团队。
经过18个月攻关,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权的led车灯系列產品。
“好利来”品牌从此从单纯的贸易商转型为集研发、生產、销售於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去年,王光荣再次突破自我,在燕京最繁华的刘家庄西岸商业区开设爱车空间汽车服务旗舰店。
一反低价选址策略,王光荣精心打造音响试听区、贴膜区、休閒区甚至小型网吧。
“市区的消费者层次更高,要求也更高”,王光荣深諳消费升级之道。
这次大胆尝试让他的事业再上新台阶,“好利来”逐步发展成拥有自主生產能力、300多家国际採购商和800多家经销商的商业王国。
如今,坐在燕京汽车工程学院的教室里,王光荣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汽车电子系统的知识要点。
每当陈道华教授讲到关键处,他总会举手提问,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与周围年轻学子形成鲜明对比。
“王总,您都这么成功了,为什么还要来读这个专业”课间休息时,同组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