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上山下乡(3 / 4)

年根底下,刘之野的母亲邓茹还会做一大盆炒豆酱,晾凉了放院里盖严,放在低温处储存,这是刘家在春节里常吃的一道美味。

这时候,冬天还有不少推车挑担串胡同卖零食的。

家里小贤这三孩子最爱吃这沿街串巷卖的芸豆饼,这是用白搌布包上煮烂的芸豆而按成的饼,芸豆饼散发着清香,特别好吃。

附近村子一些农户来舅来刘家庄卖小吃,他们的排子车上,有一个火炉,炉上有口大铁锅,锅底放着沾满蜜汁的白薯,软烂、香甜、入口就化,且冒着热气,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

过去冬天,老京城人的菜主要就是白菜、土豆和萝卜这老三样。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由于刘家庄蔬菜大棚的出现,城里的老百姓也能在冬天里吃上别的新鲜蔬菜了。

但是,由于成本的问题,反季节蔬菜价格有些小贵,一般家庭也不舍得天天吃。

如果老吃土豆白菜,相信很多人也会吃腻了。聪明的主妇就会腌上一缸雪里蕻,激上一缸酸菜,补充营养、改善口味。

刘之野的大伯母有做“辣菜”的手艺,买来水疙瘩(一种咸菜)和卞萝卜(红萝卜),切成疙瘩片和萝卜丝,将水疙瘩片用开水焯熟,垫于盆底,用卞萝卜丝敷于表面,再用白菜叶盖严以促进发酵,24小时后,辣香窜鼻的“辣菜”就做成了,吃完后,十分畅快,这也是京城人一道家传的冬令菜。

除了吃,冬季里的冬衣也非常重要。

过去,家家都要做被、衣和鞋,穿上自己家做的衣既松软,又暖和。

这时候,制作衣的技术,都是母亲手把手教给女儿。其实,家里的女孩见多了母亲做衣被,自己差不多就会了。

闫埠贵家还在自己做鞋。

他们家人口多,每年冬季来临时,大、中、小号的半成品鞋在炕上排成一列,那阵势甚是火爆。

经过纳鞋底、做鞋帮等一系列工序后,往里子絮一些,整理平整,再用小锤敲平,一双鞋就做成了。

俗话说,“风后暖,雪后寒”。一旦下完雪,气温骤降,各家的火炉子就得添煤烧旺。早先普通人家主要靠捡煤取暖,摇煤球还得钱请人做。

老京城人管这些人叫“摇煤球的”,找到他们后,先讲好加工费多少钱,师傅就掺好黄土,然后便放水开始摇,他们的工具一般是一个摇筐、一个转盆和一把铁锹。他们干脆利落,不一会儿就把煤球做好了。

此外,家家户户还要准备用来挡风的门帘、盖大白菜的破被窝以及小孩挂着的屁股帘,这些被人们戏称为“岁寒三友”。

每到过“小年儿”那会儿,家住在南锣鼓巷的许多人家都会去做“外活”:从绢厂领来半成品的纸灯笼材料,拿回家加工成成品。

每年冬天,三大爷闫埠贵都会号召街坊邻居们们为贴补家用,踊跃去做一些“外活”。

街道们去领完材料回家后就给子女们分配任务,老贾家今年是迫不得已,贾张氏也只好跟着大家伙一起做“外活”。

“槐”是家里的小妹,负责往纸板上抹糨子,她的哥哥和姐姐负责轧条子,做完后交给贾张氏糊灯笼,最后一道工序“穿丝上蜡台”就由棒梗完成。

这一环节中,粘蜡台的要求最高,必须粘平整,不能歪斜,蜡台一旦歪了,就点不着蜡烛了。

结果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一个个公鸡、小白兔形状的灯笼就做成了。

棒梗的心情沉重,他缓缓将精心制作好的灯笼置于一旁,凝视片刻后,终于鼓起勇气,声音低沉而犹豫地开口:

“奶奶,我……我不想参与上山下乡了。您老人家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让我能留在城里”棒梗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挣扎,那份初时的热情与冲动,如今已被对未知艰苦生活的恐惧所取代。

贾张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与无奈。她何尝不想留住棒梗,但现实却如铁石般坚硬,不容他们祖孙二人轻易改变。

“孩子啊,这事儿哪是咱们说改就能改的。”贾张氏轻叹一声,语气中满是无力感。

她知道,棒梗已经正式报名参加了上山下乡,街道办的通知书也已尘埃落定,明年春暖开之

最新小说: 表姑娘腰软惹怜,私奔撞进阎王怀 安非他命( 1V1 黑道) 凶宅试睡,我鬼中介的身份被全网曝光 逆光成长 铁蛋和美丫 权臣把我送暴君?重生夫人睚眦必报 疯了吧!你让玄学老祖走炮灰剧本 龙国顶级高手 百年回响平行爸爸 财富自由从笑对人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