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缓声说道,“臣自当助陛下,稳朝纲、定民心。”
“臣……愿为前驱。”
萧宁望着他良久,忽而微微颔首:“你,向来识大体。”
“去吧。”
“退朝后,代朕巡视四方舆情。”
“比剑之前,朕要百姓都知道,朕……亲自一战。”
康王肃容叩首:“臣,遵旨。”
随即起身,缓缓退下。
他转过身的一瞬,嘴角却轻轻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再好不过。
——你终于,要亲自登场了。
——那么,比剑之后的天下……也就真正有了变数。
阳光斜斜洒落在他退下的背影上,将那一身正直王裳,也照出了几分阴影。
御书房中。
萧宁重新伏案,眼神沉如幽潭。
他唤来随侍:“拟旨,则合适时间,召秦玉京入京,重新约剑——”
“重比三剑。”
午后天色清和,日光从窗檐落下,斜斜洒入王府石阶之上,映出一片安静祥和的气象。
康王萧康回到府中,一身玄衣未换,步履却隐隐带着某种亢奋的急切。他才离开御书房不到一刻钟,可心头那份火热,却仿佛再难压抑。
他今日亲耳听见——
陛下,终于要重提比剑之约!
这不仅意味着朝中风云将再起,更意味着:一场新的权力天平,正在悄然倾斜!
“主子该知道了吧……”
他喃喃低语,几乎有些迫不及待。
王府前院,竹影婆娑之下,墨染安静伫立。
一袭淡墨素裙,面覆轻纱,双手垂于身侧,宛若院中最无声的风景。
康王远远看到她,眼中精光微闪,那种原本属于“宗亲王”的威严,在这一步步靠近之间,竟悄然散去。
“主子。”
他低声唤道,像是在请安,又像是在请求允许。
墨染微微颔首,淡声:“回来了?”
“嗯。”康王点头,快步走上台阶,推门入内。
门扉关上的刹那,日光隔断,浮尘静落,室内光线顿时暗了一层。
可就在那一息之间,康王的气势骤然一变。
他不再昂首挺胸,而是缓缓低下了头,身形微屈,姿态压得极低,双膝跪地,竟毫不犹豫地趴伏在那人的脚前。
“属下……不负所托。”
声音低沉而热切,带着压抑的亢奋与几近谄媚的欢欣。
墨染坐在塌上,修长的指节轻轻敲着茶盏盖,缓缓低头看他,神色无波,语气却仿佛落雪般冰凉:
“说。”
康王如得恩许,立刻俯身开口:
“陛下已向臣表明,重提比剑,亲自应战。”
“属下未敢主动鼓动,先略劝一二,陛下却似早已定意。”
“既如此,臣便顺势推波——他果然听了。”
说到此处,他的嘴角甚至浮现出一抹藏不住的笑意,像是小犬得宠时的谄媚。
墨染听着,指尖轻叩茶盏的动作缓了一拍。
她没有说话,只微微眯了眯眼,那眼神里,带着几分评判,也带着一丝冷笑。
“继续说。”
“臣劝他,比剑既是‘自证’,亦是‘示威’。”康王声音低沉却越发得意,“他说,他要斩断外界疑虑,亲手重塑威望——他亲征,已成定局。”
墨染唇角缓缓浮起一抹笑意。
“果然……不负我们这许多年的筹谋。”
“从他回京那日起,我便知他藏锋太深。可惜——锋芒再利,也要拔出来给人看。”
“他自己提剑,就说明……他愿意接受试探。”
“那下一步……便有的玩了。”
康王低伏在她膝前,身子略一前倾,声音低得像藏在靴底的尘沙:
“主子……您可有什么打算?”
“自然有。”墨染淡淡道,“一剑之局,胜负自有其数,但人心,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