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狼似虎的太监们冲入跪伏的人群,棍棒挥舞,各色内气,血溅宫墙,哭喊声变为哀嚎。
暴力,以最直接的方式,碾碎了所有反抗。
宫门内外,重归寂静。
阳光刺破乌云,照亮朱厚熜年轻却威严的脸。
【彩蛋】
彩蛋1。
鹰隼再次扑下,兔子被一击毙命。
彩蛋2。
嘉靖帝于无数奏章中抬头,随口问小宦官:“御马监那个陈默,近来如何”
这部戏还是传统三幕式结构,便于理解。
而且嘉靖和杨廷和势均力敌,嘉靖是皇帝,占据道理,但是他只是藩王,根基未稳,杨廷和是臣子,但是几乎一手遮天。
两个人都是理直气壮,嘉靖的主张是圣旨以及基本的人伦孝道,杨廷和也有自己的礼法道理,国家大义要重于个人利益。为了法统不出问题,嘉靖要再认个爹。
不过杨廷和的道理站不住脚,嘉靖的妈还在,还是嫡母,如果真的认了,就变成了为了皇位不要爹妈,嘉靖还能有什么威信做皇帝,基本孝道都没有,谁会信服
那么杨廷和清楚嘉靖的难处吗,肯定是清楚的。但他还是干了。
当然了,电影刻画里,沈善登专门注意不能混为一谈,只有杨廷和这一个派系,不能刻画成文官集团。
别看杨廷和是帝师,有定策、拥立之功,但依然有反对者,还不少。
文官集团和奶龙心心念念的深层政府一样,这玩意要是有了就好了。
有文官阶层吗有。有地主官僚资本集团吗也有。
但是这些类似工业时代的金融集团、军工集团、教育集团、互联网集团等等利益集团,它们内部有矛盾,合起来更是如同多头怪一样。
只不过大明处于工业时代之前,还是农业时代,土地资本是按照地域分的,不同地方利益诉求也不一样。
当然了,武宗之死,杨廷和有没有参与,沈善登认为是有的。杨廷和的参与就是不参与,默认了。
弃权也是态度,何况他也没完全不参与。
真实历史上他确实阻止了寻找民间名医。
但这个也和文官集团一样,不存在谁下了命令,因为不需要。
以武宗为例子,只要任由甚至参与败坏武宗的名声,慢慢的,对于武宗不满的人越来越多。再在武宗外出或者游玩的时候,换上粗心大意的手下。或者悄然施加影响,诱使武宗不断冒险。
出事的概率越来越大,等到真出事了,生病了。再被废驰已久的太医院医治,人就悬了。
不需要谁下水,只要都默认都可以。
类似于肯尼迪,全天下都知道他要死了,只有他自己不知道。
观影完毕,进入媒体环节。
韩三平作为第一出品人发言道:“《督公》的成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验证了中国观众渴望真正属于自己的故事。”
“《嘉靖》这部戏,我们坚持历史真实与中式美学并重,尽可能激活历史,传递精神。呈现出不同传统的君臣形象,还原朝堂之争,特别是刻画出有血有肉的嘉靖皇帝。”
“这不是虚空的口号,而是通过电影传达,根植于我们脚下的土地,血脉中的文明,历史中的英雄,那些实实在在的力量。”
嗯
沈善登听着,怎么这么耳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