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密报内容是正德垂危时,杨廷和否决了为皇帝招募民间神医的提议。
武宗重病垂危之时,司礼监太监魏彬等人曾到内阁商议,称太医已无能为力,请求拨出万两银子,从民间招募名医为武宗诊治。
而这个救命的提议,被时任内阁首辅的杨廷和以“伦理等级秩序”为由断然否决,使得民间名医无法为皇帝治病。
朱厚熜读至此处,神色骤然变得复杂难明,心中升腾起的惊惧与寒意。
表面上看,武宗是杨廷和的学生,师生名分所在,但实际上,双方在政见上堪称政敌。
武宗驾崩后,杨廷和在短短三十八天权力空白期,掌握了巨大权力,全面否定了武宗时期的政策。
杨廷和敢杀皇帝吗
朱厚熜觉得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没必要。
只要生病了,然后不请好的医生人就会死了。
朱厚熜再想起自己行使皇权也不顺利,诏令屡屡被内阁封还。
一时之间,惊惧交加。
但冷静下来,密报让朱厚熜意识到杨廷和并非如表面看上去那般强大不可撼动。
无论是朝堂还是内廷,都不乏反对者。
朱厚熜找来了陆炳的父亲陆松,以及心腹太监,让他们去调查情况。
穿插了查案支线。
暗流涌动。
【第三幕】
朝堂之上,依然光明正大。
张璁挺身而出,呈上《大礼疏》,力陈“继统不继嗣”,声音响彻朝堂!
朱厚熜看着慷慨陈词的张璁,如同看到了一把刺向杨廷和集团的利刃。
他心中了然,只要朕不倒下,自有贤臣来投!
杨廷和派系疯狂反扑,斥张璁为“小人”。
然而《大礼疏》,在朝堂掀起巨大波澜。
因为事情本来就很简单,诏书上写的是让朱厚熜承皇帝位,哪怕从最基础的孝道来说,也不能直接剥夺人伦。
只是杨廷和势大,才得以指鹿为马。
《大礼疏》出现,从理论上支持了朱厚熜,尊崇本生父母的声音开始汇聚,形成了制衡杨廷和集团的一派力量。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关于杨廷和的非议之声越来越多。
一天,惊传杨廷和遇刺!
这起事件,让朱厚熜不由大笑,也让他清晰看到,这位看似权倾朝野的首辅,也并非无敌,其根基已然出现了裂痕。
然而,朱厚熜并未趁势落井下石,反而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老辣。
“为首辅加派护卫,以示朕恩!”
这一手,彻底赢得了人心,使得杨廷和在其支持者心中也失了分量,彻底分化了杨廷和集团。
嘉靖三年正月。
西苑,日外。
鹰兔相争,兔反蹬鹰。
朱厚熜观之,会心一笑。
他拿起杨廷和“乞休”的奏章,然后再让司礼监找找其他奏折,更是欣喜。
和前面几次辞官百人跟随相比,这一次只有十几人,说明杨廷和难以引发大量支持。
朱厚熜大笑,朱笔一挥,“准!”
朱厚熜不给杨廷和机会,直接同意。
批评他因为言语的不同归咎于君上,不符为臣之道,不过仍然赐他加盖玉玺的书券,照常例供给他车马、钱粮、护卫人员,重申以前荫封一子锦衣卫指挥使的授命。
给事中、御史纷纷请求挽留杨廷和,朱厚熜都不予答复。
杨廷和最终被迫致仕归乡。
然而,其派系势力的抵抗却达到了顶峰。
杨廷和之子杨慎,串联鼓动之下,百官二百余人,齐聚左顺门,哭嚎震天,以头撞门,声势震天,逼迫皇帝!
对比剪辑。
宫门外,喧嚣如沸鼎。
宫门内,大堂亮堂堂,朱厚熜独自静坐,手中把玩着那份关于武宗之死的密报。
他听着外面的噪音,面无表情下令。
“廷杖。为首者,打死勿论。”
画面快速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