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刘文将此事回报给赵玉琸时,他正在西市巡查持有“诚信印”商户的经营情况。
一家布庄老板见他来,连忙迎上前:“周大人,您看这印一挂,百姓都愿意来买布,昨日一天就卖了往常三天的量。往后我们肯定守规矩,绝不缺尺少寸!”
赵玉琸点头,指着布庄柜台后的公平秤:“这秤每日都要校准,若是被查到不准,‘诚信印’可是要收回的。”
“不敢不敢!”老板连连摆手,“我们每天开门前都让伙计校准三遍,绝不给您添麻烦。”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喧哗。赵玉琸循声走去,见一群百姓围着一个卖菜的小贩争执。小贩手里的秤杆被一个老汉攥住:“你这秤肯定有问题!我买两斤白菜,回家一称才一斤八两,你当我们百姓好欺负?”
小贩涨红了脸:“我这秤是准的,是你家秤有问题!”
赵玉琸走上前,对身边的差役道:“把官秤拿来。”
差役立刻递上一把刻着“市令署校准”字样的铜秤。赵玉琸将小贩的白菜放在官秤上,指针稳稳停在“一斤八两”的刻度上。
“还有什么话说?”赵玉琸看向小贩,语气沉下来,“短斤缺两,按规矩,罚银五两,没收伪劣秤具,今日之内不准再摆摊。”
小贩脸色惨白,连忙求饶:“大人饶命!我再也不敢了!”
围观百姓纷纷叫好:“周大人做得对!就该好好治治这些缺德小贩!”
赵玉琸转向众人,高声道:“往后大家买东西,认准商户,若是发现短斤缺两、以次充好,随时来市令署投诉,我们定当严惩!”
傍晚时分,赵玉琸刚回到市令署,就接到杜仕恩的帖子,邀他明日午时在醉胡庭小聚,具体什么并未点明。
他看着帖子稍作思考,对着窗外说道:“明日你陪我去,记住,只听不说,留意周围动静。”
瞬时,官风侧身出现在窗口:“是。”
次日午时,醉胡庭的雅间内,杜仕恩已等候多时。见赵玉琸进来,他连忙起身相迎,满脸堆笑:“周大人肯赏光,真是让这雅间蓬荜生辉。快请坐,我点了些招牌菜,都是这儿的特色。”
赵玉琸坐下,目光扫过桌上的菜肴——烤全羊、手抓羊肉、樱桃毕罗......皆是精致贵价之物,还有几道清炒时蔬,可能是怕西域餐食食多油腻,为了清口而点。
这一切显然是有精心准备。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开门见山:“大人邀我来,想必是为了东市改造的事?”
“是,也不全是。”杜仕恩放下筷子,语气诚恳,“周市令,往日工部与市令署多有摩擦,皆是因个别人的缘故,并非工部之意。您推行‘诚信印’‘平准仓’,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我打心底里敬佩。这才是为官者该做的事,哪像有些人,只会争权夺利,不干实事。”
赵玉琸不置可否:“杜大人过誉了,都是为陛下办事,分内之责。”
“话是这么说,但不是谁都有您这般魄力。”杜仕恩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些,“有件事,我觉得该告诉您。前日我整理公西恒留下的旧档,发现他曾在奏折里写您扩建‘平准仓’是‘劳民伤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