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历史军事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 第346章 346建文帝的改革

第346章 346建文帝的改革(2 / 4)

正关心他祖父的高压行政措施对平民百姓的影响,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

“完蛋。”

朱元璋才把他大儿子朱标的这种错误认知给摆正过来。

现在他孙子也是被这帮儒家所言的给带歪了,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险恶用心。

许多儒士自己个都不相信能办到那种仁政,却认为只要皇帝这么办,天下就会按照儒家设想的那样延续下去。

当皇帝是要驯服这帮读书人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自己被他们驯服,成为他们的工具。

朱元璋认为朱允炆一定是把自己的话给当做耳旁风,认为那些读书人说的话才是真言。

王布犁听着朱元璋长叹一口气,也明白他对于那些儒家子弟的失望。

这帮读书人嘴上说着忠君的话,干的却不是忠君的事。

当然了,王布犁认为朱元璋想要底下人百分百都忠诚于简直是痴人说梦。

朱元璋发现朱允炆这个好孙子,完全是被那些儒家的夸讲给迷惑住了。

他们说这位皇帝又是孝子,又是仁君,称之为遵循儒士劝告和缓和明太祖苛烈行政的一位完美无缺的人物。

他娘的。

朱元璋愤愤的拍了下扶手,这帮狗日的读书人果然是想要借助建文帝的手,来反对咱制定下来的政策。

王布犁余光瞥了朱元璋一眼,果然如此。

朱元璋对于任用读书人当官后的所作所为很不满意,这也是导致了在他临死前搞了南北榜案件,用来打压遍布朝堂的南人,结果等他一死,新帝周遭全都是读书人。

齐泰、黄子澄二人皆是朱元璋担任过很多官职,而且黄子澄是会元,又考中了探花。

同样齐泰也是解元,特别精于礼和兵法。

他在洪武帝弥留之际受顾命,以护卫皇太孙和嗣君,被新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参与国政。

方孝孺这个人早在四十来岁的初年就已经是声名卓著的学者,以文章家和政治思想家闻名,未中过举。

年轻的时候是读书种子,年纪大了是儒家的代表,顺理成章就被建文帝给聘任了。

这三位儒家学者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皇帝。

黄子澄和齐泰变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教育他。

他们负责研究一些新政策并付诸实施,目的在改组大明的行政和加强皇帝的权威。

方孝孺是周礼专家,他发觉他所见到的是皇帝专制统治的缺点,因此他建议皇帝应该根据古代经典所提出的理想和形式来实行仁政。

不得不说这三人都是充满着理想的,奈何他们都是书呆子,缺乏实践意识和从事公共事务的经验,也没有领导才能。

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往往限于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朱元璋看到这里的时候,嘴已经撇的很难看了。

想不到朕老了的时候,竟然是把辅佐新皇的人选定为这几个人。

难不成王布犁他推辞了?

就算朱标死亡,新皇登基,朱元璋觉得辅政之人必有王布犁,这小子没有被朕重用?

还是他在今后的岁月当中,也看到了大明的未来,一心想要扶持朱棣上位?

毕竟前面他都能看到马皇后身亡的一丁点消息,朱元璋觉得自己的推测是有一定的正确的。

再加上这小子如今内神损耗,兴许是干不了太多的活。

朱棣却是摇摇头:“妹夫,三个书生又没打过仗,就能站在那么多武将头上指挥,怕是不行啊。”

王布犁清楚朱棣是不明白淮西文官集团被干掉只不过是胡惟庸案的开始,一直延续数年,直到后面干掉蓝玉等人。

大明还剩下多少能打的战将了?

“嗯,他们连赵括都不如。”王布犁接了句话茬。

建文帝即位以后,他对这几位儒家师傅言听计从,发起了一些政治上和制度上的改革,其意图是大大背离了太祖高皇帝所做的安排。

洪武十三年太祖因裁撤中书省而使中央一些行政机关被取消,它们在现在已部分地有所恢复。

最新小说: 九娘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火烧黎明 不学鸳鸯老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病娇总裁的黑月光又重生了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背欺里火宿 破怨师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