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城上纵火为号,专望二郡救兵,并不见到,因复差其杀出重围,来此告急。可星夜起兵为外应,楙若见二郡兵到,却开城门接应也。
谅问:有楙文书否?绪贴肉取出,汗已湿透(文书已无法辨别真伪耶!),略教一视,急令手下换了乏马,便出城望天水而去。
不二日,又有报马到,告天水太守已起兵救援南安去了,教安定早早接应。
崔谅与府官商议,多官言:若不去救,失了南安,送了夏侯驸马,皆两郡之罪也:只得救之。
谅即点起人马,离城而去,只留文官守城(丢弃大本营,愚蠢至极!)。
崔谅提兵向南安大路进发,遥望见火光冲天,催兵星夜前进,离南安尚有五十余里,忽
闻前后喊声大震,哨马报:前面关兴截住去路,背后张苞杀来!
安定之兵,四下逃窜,谅大惊,乃领手下百余人,往小路死战得脱,奔回安定。
方到城壕边,城上乱箭射下来,蜀将魏延在城上叫言:延已取了城也!何不早降?
魏延扮作安定军,夤夜赚开城门,蜀兵尽入,因此得了安定。
崔谅慌投天水郡来,行不到一程,前面诸葛亮一彪军摆开,急拨回马走,关兴、张苞两路兵追到,只叫:早降!
崔谅见四面皆是蜀兵,不得已遂降,同归大寨,诸葛亮以上宾相待。
诸葛亮问:南安太守与谅交厚否?谅言:此人乃杨阜之族弟杨陵也,与谅邻郡,交契甚厚。
诸葛亮问:今欲烦谅入城,说杨陵擒夏侯楙,可乎?谅言:亮若令谅去,可暂退军马,容亮入城说之。
诸葛亮从谅言,即时传令,教四面军马各退二十里下寨,崔谅匹马到城边叫开城门,入到府中,与杨陵礼毕,细言其事。
陵言:陵等受魏主大恩,安忍背之?可将计就计而行。遂引崔谅到夏侯楙处,备细说知。
楙问:当用何计?杨陵言:只推陵献城门,赚蜀兵入,却就城中杀之。
崔谅依计而行,出城见诸葛亮言:杨陵献城门,放大军入城,以擒夏侯楙,杨陵本欲自捉,因手下勇士不多,未敢轻动。
诸葛亮言:此事至易,今有谅原降兵百余人,于内暗藏蜀将扮作安定军马,带入城去、先伏于夏侯楙府下,却暗约杨陵,待半夜之时,献开城门,里应外合。
崔谅暗思:若不带蜀将去,恐诸葛亮生疑,且带入去,就内先斩之,举火为号,赚诸葛亮入来,杀之可也。因此应允。
诸葛亮嘱言:亮遣亲信将关兴、张苞随谅先去,只推救军杀入城中,以安夏侯楙之心,但举火,亮当亲入城去擒之。
时值黄昏,关兴、张苞受了诸葛亮密计,杂在安定军中,随崔谅来到南安城下。
杨陵在城上撑起悬空板,倚定护心栏,问:何处军马?崔谅言:安定救军来到。
谅先射一号箭上城,箭上带着密书言:今诸葛亮先遣二将,伏于城中,要里应外合,且不可惊动,恐泄漏计策,待入府中图之。
杨陵将书见了夏侯楙,细言其事,楙言:既然诸葛亮中计,可教刀斧手百余人,伏于府中,如二将随崔太守到府下马,闭门斩之,却于城上举火,赚诸葛亮入城,伏兵齐出,亮可擒矣。
安排已毕,杨陵回到城上言:既是安定军马,可放入城。关兴跟崔谅先行,张苞在后。
杨陵下城,在门边迎接,兴手起刀落,斩杨陵于马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崔谅大惊,急拨马奔到吊桥边,张苞大喝言:贼子休走!谅等诡计,如何瞒得亮耶!
手起一枪,刺崔谅于马下,关兴早到城上,放起火来,四面蜀兵齐入。
夏侯楙措手不及,开南门并力杀出,王平一彪军拦住,交马只一合,生擒夏侯楙于马上,余皆杀死。
诸葛亮入南安,招谕军民,秋毫无犯,众将各各献功,诸葛亮将夏侯楙囚于车中。
邓芝问:亮何故知崔谅诈也?
诸葛亮言:亮已知谅无降心,故意使入城。谅必尽情告与夏侯楙,欲将计就计而行。亮见来情,足知谅诈,复使二将同去,以稳谅心。谅若有真心,必然阻当,谅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