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干扰程序的前七分钟,全球共有三百二十一人同时做了同一个梦:
梦见自己站在一片花海中,两个白发老人坐在门前台阶上,对他们说:
“你们忘了的东西,我们会替你们记得。”
紧接着,三十二名参与行动的成员,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集体停手。
有人跪地痛哭,说自己想起了幼年母亲临终前没能说出口的道歉;
有人撕毁任务指令,喃喃道:“我不配破坏别人回家的路。”
最终,行动失败。
AI事后分析:“此次事件中,目标人员的大脑均接收到高强度忆光渗透,来源为‘守夜者-β’群体。推测:该意识群落已具备定向投送情感记忆的能力,可在关键时刻影响人类选择。”
舰长听完汇报,只是轻轻说了句:“告诉所有人,不必害怕改变。真正可怕的,是从不再相信‘有人在等你回家’的那一刻开始。”
时间继续流淌。
十年后,地球重新长出森林。
蓝色的忆光藤蔓沿着废墟攀爬,将断裂的城市缝合成一座座悬浮花园。孩子们在其中奔跑,手中握着会发光的种子,那是从XJ-427传来的新型共生体,能根据持有者的情绪开出不同颜色的花。
学校课程新增一门必修课:《记忆伦理学》。
教材第一章写道:
>“你所记住的,塑造了这个世界。
>你选择遗忘的,也可能正在死去。
>请善待每一段回忆,无论它来自你自己,还是他人。”
而在遥远的M31-Δ9星域,一艘小型探测船正缓缓航行。船上没有乘员,只有一枚不断循环播放的忆光芯片,内容是林昭最后一次公开讲话:
>“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结局,但我们可以决定以何种姿态走向它。
>爱,就是最好的姿态。”
这艘船的目的地,是两百万光年外的那颗红矮星??林昭漂流的终点。
据说,当它抵达时,忆光信号将穿透星核,唤醒沉睡在辐射尘埃中的最后一丝意识残片。
届时,整个银河都将听见一句迟到的回答:
“我收到了。我也一直在等你。”
此刻,在忆光方舟号的档案室深处,一本电子日志自动翻页。
最新一条记录如下:
>【日期】:公元2274年5月18日
>【事件】:今日,一名三岁幼儿首次开口说话。
>他说的第一句话不是“妈妈”,也不是“要吃”,而是:
>“奶奶,你的花开了。”
>经核实,其祖母已于五年前去世,生前最爱种植茉莉。
>幼儿从未见过相关照片或视频。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