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后,对方终于吐露实情。
\"林先生,不是我不讲信用,是周家放了话,谁敢给你优惠,就别想在青山县做生意。\"刘掌柜苦着脸说,\"我小本经营,实在得罪不起啊...\"
林乔沉思片刻,突然问:\"刘掌柜,您除了木材,可还做别的买卖?\"
\"主要经营木材,偶尔也贩些山货...\"
\"纸张呢?\"林乔压低声音,\"我家族人会造纸,质量虽比不上上等宣纸,但价格只有其三成。若有销路...\"
刘掌柜眼睛一亮。纸张利润丰厚,若能稳定供货,确实是一笔好买卖。两人密谈半晌,最终达成协议:刘掌柜按原价供应木材,同时代销林家造的纸,利润五五分成。
就这样,林乔不仅化解了危机,还为家族的造纸业找到了稳定销路。回工地路上,007在他脑海中提醒:\"周家的打压会越来越强,建议加快购地步伐。\"
\"我知道。\"林乔在心中回应,\"但必须先解决资金问题...\"
机会来得比预想的快。工程第二十天,县丞突然来视察,对修缮成果非常满意。闲谈中,他提到朝廷刚下了文书,要求各县整理地方志。
\"咱们县的志书还是二十年前修的,如今要重编,却苦于无人执笔...\"县丞叹道。
林乔心头一动,\"学生不才,愿效犬马之劳。\"
县丞惊讶地看着他,\"你还会修志?\"
\"家父生前好收集地方轶事,学生耳濡目染。\"林乔谦虚地说,其实这又是快穿局任务的积累——他曾穿越到一个修纂地方志的文人身上。
县丞将信将疑,答应让他试写一篇。当晚,林乔熬夜写出《青山县地理考》,不仅文笔流畅,还纠正了旧志中的几处错误。县丞看后大为赞赏,当即决定让他参与修志工作,酬金十两银子。
\"加上工程利润和造纸收入,再有一个月就能凑够买地的钱了!\"那晚,林乔在族会上兴奋地说。
族人们欢欣鼓舞,只有林老四忧心忡忡:\"乔哥儿,周家能让咱们如愿吗?\"
林乔目光坚定,\"四叔放心,我已有打算。\"他没细说,但心中已有一个大胆的计划——通过张明远的关系,直接向知县申请购地,绕过周家的阻挠。
藏书楼工程进入尾声时,林乔抽空去了趟城西那片荒地。那里杂草丛生,但地势较高,不易淹水,离江不远不近,既方便取水又无洪患之忧。最重要的是,土质适合耕种。
\"007,模拟一下,若将这片地规划为族田和住宅区,最佳布局如何?\"
系统立刻在他脑海中生成一幅立体图:东侧建住宅区,西侧开辟族田,中间留出祠堂和族学的位置,甚至还规划了一条引水渠。
\"很好,就按这个规划准备。\"林乔满意地点头。
就在他勘察地形时,却没注意到远处的树林里,一个周家的仆人正暗中窥视...
当晚,周员外府上灯火通明。
\"什么?那帮流民真要买城西的地?\"周员外拍案而起,脸色阴沉,\"好大的胆子!那块地我早就看中了!\"
管家小心翼翼地说:\"老爷,听说那林乔深得县丞和张教谕赏识,恐怕...\"
\"放屁!\"周员外怒喝,\"一个逃荒来的穷酸,也配在青山县买地?\"他眯起眼睛,对身旁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低声道,\"赵三,你去联系黑风山的兄弟...是该给这些外乡人一点教训了。\"
那汉子狞笑着点头,\"老爷放心,保管让他们屁滚尿流地滚出青山县!\"
与此同时,林乔正在窑场的油灯下奋笔疾书,为县里编纂地方志。小树已经睡熟,小脸上还带着笑意——今天他帮忙递工具,得到了大人们的夸奖。
林乔停下笔,轻轻摸了摸儿子的脸。这个懂事的孩子,值得一个真正的家,一个可以扎根成长的地方。
\"快了,\"他轻声自语,\"就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