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羊祜(2 / 3)

治军方面,羊祜一改以往将领“重威慑、轻教化”的作风,主张以仁治军,善待士兵。

他不仅关心士兵的衣食住行,还经常与士兵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对受伤的士兵更是亲自探望,亲自换药。

同时,羊祜还十分重视军队的纪律建设,严禁士兵骚扰百姓,若有士兵违反军纪,无论官职大小,一律严惩不贷。

在羊祜的治理下,荆州的军队士气大振,战斗力大幅提升,成为西晋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在与东吴的边境关系上,羊祜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胸襟。

他主张“以德服人”,而非“以力服人”,严禁军队主动挑衅东吴,若东吴的士兵不小心越过边境,羊祜不仅不会下令射杀,还会派人将其送回,并赠送粮食与衣物;若东吴的百姓因饥荒越过边境投奔西晋,羊祜也会妥善安置,给予他们土地与粮食,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有一次,西晋的士兵在边境巡逻时,发现了东吴将领陆抗的士兵在打猎,便想上前抓捕,羊祜得知后,立即制止了士兵,并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更何况是打猎的士兵,我们不能失了大国的气度。”

不仅如此,羊祜还派人给陆抗送去了美酒与礼物,陆抗对羊祜的为人十分敬佩,也派人回赠了羊祜一些江南的特产。

此后,西晋与东吴的边境便出现了“虽为敌国,却和睦相处”的奇特景象——双方不仅不再发生大规模的冲突,还经常互相赠送礼物,甚至在对方将领生病时,还会派人送去药品。

陆抗曾对部下说:“羊祜此人,品德高尚,胸怀宽广,若不是生在敌国,我真想与他结为好友。”

而羊祜也十分欣赏陆抗的才学与品行,他曾对西晋的官员说:“陆抗是东吴难得的良将,有他在,我们若想轻易灭吴,恐怕很难。”

正是这种“以德服人”的外交策略,让羊祜在东吴的军民中也赢得了极高的声望,为后来西晋灭吴奠定了坚实的民心基础。

当然,羊祜并非一味地“以德服人”,在推行仁政与和睦外交的同时,他也从未放松对灭吴大业的准备。

他深知,要想灭吴,必须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充足的物资储备,因此他在治理荆州期间,一边休养生息,一边积极备战。

在军事准备方面,羊祜大规模扩建军队,招募流民与青壮年入伍,同时加强对士兵的训练,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他还派人对东吴的兵力部署、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勘察,绘制了详细的军事地图,为日后的伐吴战争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此外,羊祜还十分重视水军的建设——他深知,东吴地处江南,水系发达,水军实力雄厚,若想灭吴,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军。

因此,他在荆州的长江沿岸建立了多个水军基地,建造了大量的战船,训练了一批精锐的水军士兵,为西晋打造了一支足以与东吴水军抗衡的水上力量。

在物资储备方面,羊祜下令在荆州各地建立粮仓,囤积粮食,并派人管理粮仓,确保粮食的安全。

同时,他还鼓励百姓发展手工业与商业,促进荆州的经济发展,为军队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持。

经过九年的准备,西晋在荆州的军事力量与物资储备都达到了顶峰,灭吴的条件已经成熟。

公元276年,羊祜向晋武帝司马炎上书,提出了《请伐吴疏》,详细阐述了伐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疏中,羊祜指出,东吴后主孙皓残暴不仁,荒淫无道,百姓怨声载道,国力日渐衰退,而西晋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强盛,军民同心,此时伐吴,正是最佳时机。

他还在书中制定了详细的伐吴计划,主张兵分六路,水陆并进,直取东吴的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一举灭亡东吴。

然而,羊祜的伐吴提议却遭到了朝中多数大臣的反对。

当时,西晋的西北边境出现了鲜卑族的叛乱,大臣们纷纷认为,应该先平定西北的叛乱,再考虑伐吴之事,以免腹背受敌。

晋武帝司马炎也犹豫不决,最终没有采纳羊祜的伐吴提议。

得知自己的提议被否决后,羊祜十分失望,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在荆州做好伐吴的准备,并多次上书晋武帝,劝说他尽快下定决心伐吴。

他在书中写道:“天下统一,

最新小说: 中年离婚,我嫁豪门红遍全网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第一权臣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寒门状元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大明,我来了!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