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314章 司马炎

第314章 司马炎(2 / 3)

权益,也确保了国家的赋税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减免赋税徭役,多次下诏免除受灾地区的赋税,减轻百姓负担,例如泰始二年(266年),司马炎下令“罢农官为郡县,劝课农桑”,鼓励百姓开垦荒地;

此外,他还重视水利建设,下令修复因战乱受损的灌溉工程,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晋的国力大幅提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社会秩序逐渐稳定,为灭吴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时的东吴,在吴末帝孙皓的统治下,早已腐朽不堪——孙皓残暴嗜杀,不仅滥杀宗室大臣,还对百姓横征暴敛,导致东吴朝堂上下人心惶惶,百姓怨声载道,军事力量也日益衰退。

司马炎见灭吴时机成熟,于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下令兵分六路,以贾充为大都督,率领二十余万大军,从不同方向进攻东吴。

西晋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东吴军队因长期疏于战备、人心涣散,根本无力抵抗。

太康元年(280年)三月,西晋大将王濬率领水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直抵东吴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吴末帝孙皓被迫投降,东吴灭亡。

至此,自东汉末年以来长达近百年的三国乱世正式终结,中国重新实现了统一。

统一全国后,司马炎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西晋的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史书记载,太康年间(280年-289年),“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百姓生活富足,人口数量从西晋初年的约246万户,增长到太康年间的377万户,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甚至出现了“仓廪盈溢,百姓殷富”的景象,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为“太康之治”,也是西晋历史上最为繁荣稳定的时期。

然而,“太康之治”的盛世景象并未持续太久,随着天下统一、国力强盛,司马炎逐渐变得骄奢淫逸、怠于政事,尤其是在晚年,他的一系列错误决策,为西晋的速亡埋下了深重的隐患。

首先是生活上的极度奢靡。统一东吴后,司马炎将孙皓宫中的数千名宫女纳入自己的后宫,使得后宫宫女数量一度达到近万人。

为了挑选宫女,他甚至下令禁止天下女子婚嫁,直到挑选结束后才允许百姓成婚;在后宫中,司马炎终日沉迷酒色,为了方便在众多宫女中挑选宠幸之人,他甚至发明了“羊车望幸”的方法——乘坐羊车在后宫中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个宫女的住处,便在哪个宫女处留宿。

上行下效,司马炎的奢靡之风很快蔓延至整个朝堂,世家大族纷纷效仿,竞相攀比奢华,例如石崇与王恺的“斗富”故事,便是当时社会奢靡之风的真实写照。

世家大族为了追求奢华生活,不惜对百姓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其次是政治上的懈怠与腐败。

晚年的司马炎早已没有了登基初期的励精图治,他疏于政事,将朝政大权交给外戚杨骏与权臣贾充等人。

杨骏凭借女儿杨皇后的关系,权倾朝野,他任人唯亲、排除异己,导致朝堂上下派系林立、矛盾重重;贾充则是一个趋炎附势、阴险狡诈之人,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挑起宗室与外戚之间的矛盾,甚至策划了一系列政治阴谋。

而司马炎对这些乱象视而不见,不仅没有加以整顿,反而对宗室与外戚更加纵容,使得西晋的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基础逐渐动摇。

最为致命的错误,是司马炎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的决策失误。

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轨早夭,次子司马衷便成为了嫡长子,按照“立嫡以长”的传统礼法,司马衷理应被立为太子。

然而,司马衷却是一个天生的白痴,史书记载他曾在听到百姓因饥荒而饿死时,疑惑地问“何不食肉糜”,这样的人根本无法胜任皇帝之职。

朝中大臣多次劝谏司马炎,希望他废黜司马衷,改立贤能的皇子为太子,例如司空卫瓘便曾借着酒意,暗示司马炎“此座可惜”,但司马炎始终犹豫不决。

司马炎之所以不愿废黜司马衷,一方面是碍于“立嫡以长”的传统礼法,担心废长立幼会引发宗室动荡;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十分疼爱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司马遹自幼聪慧过人,司马炎

最新小说: 大明,我来了!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寒门状元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第一权臣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那些年我磨砺过的主角们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