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机枪,靴底踩着刚画好的白线,那线被士兵们私下叫“死亡线”,比阎王殿的门槛还绝,越过去就没有回头的余地。
在当时,“逃兵”从来不是“主动逃跑”的专属标签,甚至出现了很多错杀的案例。
有的士兵被德军坦克的履带冲散了队伍,跟战友断了联系,只想着找个弹坑躲躲呼啸的炮弹,刚猫着腰往后挪了几米,督战队的枪声就会骤然响起。
还有刚补上来的新兵,第一次见炮弹在眼前炸开,震得耳朵里全是嗡鸣,下意识往战壕深处缩了缩,没敢跟着老兵往前冲,转眼就被督战队的人按在冻土上。
按当时的战场规矩,“未按命令推进”。
“擅自脱离战斗位置”,哪怕只是退了半步、缩了一下,都算逃兵,没有辩解的机会,更没有申诉的渠道。
如今合众国的局势,跟当年的斯大林格勒何其相似。
江防防线从东到西,每一寸土地都浸着血,断了的枪、冻硬的尸体跟积雪混在一起,上头只往下压“守住”的命令,至于士兵们的处境。
是防线已经崩溃,还是回去就是送命,是想活下来还是有难言之隐,根本没人在意。
“一步不许退”的死命令,早把士兵们的退路堵得严严实实,就像当年斯大林格勒的“死亡线”,只要没朝着前线冲,只要往后退了,就可能被钉上“逃兵”的标签。
所以眼下要做的,不是去辩解“为什么跑”,而是必须编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
一个能把“后退”摘干净,又能贴合战场实情的理由。
这个理由不能是“不敢打”,而得是“想打却没法打”。
不是自己主动要撤,是防线全线崩溃时,被潮水般后撤的人群裹挟着退走的;不是不想留在阵地,是混乱中跟大部队断了联系,只能暂时找地方躲避,等着归队再继续作战。
只有这样,才能从“逃兵”的模糊定义里,把自己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