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好?”
风穿过葡萄叶,沙沙响,像在应和。
阳光正好,岁月安稳,奉天养老院的故事,还在继续,像这葡萄藤,一年年,爬满架,结满果,甜了一茬又一茬。
第五十一章齿轮与画笔的约定
老陈大爷的齿轮模型在时光胶囊里藏了十年,重新取出后,竟成了小宇的“修复课教材”
。
小宇如今是文物修复师,带着放大镜仔细清理模型上的锈迹,老陈大爷就坐在旁边看,手指跟着齿轮的纹路动。
“陈爷爷,您看这齿轮咬合的角度,当年的工匠多厉害,”
小宇边擦边说,“我得把它修得跟新的一样,还能转。”
老陈大爷突然抓住他的手,把模型放在他掌心,含糊地说:“传……你……”
郑德山在旁边笑:“老陈是把你当徒弟了。”
张桂兰大娘给小宇缝了个工具袋,上面绣着齿轮图案:“拿着,修东西也得有个顺手的家什。”
模型修好那天,小宇给它装了新的马达,齿轮转得又快又稳。
老陈大爷看着转动的齿轮,突然笑出声,像个孩子。
小宇举起模型说:“陈爷爷,咱们约好,等我修复完机床厂的老设备,就把这模型放进去当展品,告诉大家这是您的宝贝。”
老陈大爷用力点头,眼里的光像齿轮上的反光。
第五十二章缝纫机上的“青春记忆”
王姐的女儿要结婚了,张桂兰大娘坚持要给她做件嫁妆——件绣着龙凤呈祥的红盖头。
“当年我结婚,盖头是老周的妈绣的,”
大娘踩着缝纫机,“现在我绣给你,让福气传下去。”
王姐和女儿围在旁边看,大娘的手有些抖,针脚却依旧细密。
“这凤凰的尾巴得用金线,”
她教姑娘穿线,“老辈人说,金线能锁住福气。”
郑德山凑过来看热闹:“这手艺,比当年给老周补袜子强多了。”
盖头绣成那天,红得像团火,龙凤仿佛要从布上飞出来。
王姐的女儿捧着盖头,给大娘磕了个头:“张奶奶,这盖头是最好的嫁妆,我要传给我闺女。”
大娘摸着姑娘的头,缝纫机“咔嗒”
响了一声,像老周在旁边叹气——是欣慰的那种。
记忆角多了个新展柜,放着三代人的嫁妆:老周母亲的绣品、张桂兰的银顶针、王姐女儿的红盖头。
叶东虓在展柜前写了行字:“针线缝补的,不只是衣裳,还有日子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