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得上是很不错的酒了。
拿着酒,他便往大队长乔志荣家走去。
到了大队长家,乔志荣的老婆惠小青刚把饭菜端上桌。
看到老张带着一瓶酒来,她便嗔怪道:
“喝,喝,你们一天到晚就知道喝。
看看我们两家儿子的事,都快愁死人了,还有心思喝酒。”
老张摸了摸鼻子,笑着说道:
“老嫂子,别上火,船到桥头自然直,凡事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大队长乔志荣侧过脸看着老张,打趣道:“怎么?自行车票搞到了,到我这里来显摆了?”
乔志荣一脸疑惑,老张知道这事关乎乔志荣儿子的前途,
也不再卖关子,把如何认识卫国以及卫国给他们自行车票和手表票的前前后后,一五一十地跟乔志荣说了一遍。
最后,他又对乔志荣说:
“这个叫卫国的年轻人是个军需官,这段时间正在西北军区负责打深水井。
他说,要是咱们农场真有需要,他可以帮我们打两眼深水井。”
乔志荣一听这话,立马两眼放光,心里暗喜:“儿子的事有着落了!”
他高兴地对老张说:“这么大的喜事,咱们可不能喝竹叶青了。”
说着,就朝在厨房里忙活的老婆喊道:“老惠,把那瓶汾酒拿出来。”
惠小青一听,立马不乐意了:“你们俩没事就喝闲酒,一瓶竹叶青就够了,还喝什么汾酒。”
“老婆子,别这么抠门。
今天中午我和老张商量的可是大事,
等你知道了是什么事,别说是汾酒,就是那瓶茅台,你也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
乔志荣笑着说。
“什么事这么高兴啊?”
惠小青好奇地问。
“现在还不能说,等事成了再告诉你。”
乔志荣卖了个关子。
“呸,两个老骗子,就知道骗酒喝。”
惠小青嘴上这么说,手上却老老实实地把那瓶汾酒拿了过来。
午饭过后,大队长乔志荣对老张说:“你去把那个叫卫国的年轻人叫过来,我和他一起去见见场长。”
老张应了一声,便起身准备去找卫国。
他心里琢磨着,这卫国到底是何方神圣,不仅能弄到紧俏的票证,还能解决农场棘手的打井难题。
要是真能成,那乔队长儿子的通信员职位,还有卫国妹妹去学校教书的事,估计都能顺顺利利办妥。
路上,老张的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他想起刚才乔队长提到儿子的事时,那掩饰不住的兴奋劲儿,就知道这事对乔家有多重要。
乔刚这孩子,老张也了解,踏实肯干,人也机灵,确实是个当通信员的好料子,就是一直没赶上机会。
这次要是能成,也算了了乔队长的一桩心事。
卫国在码头上,看到2号仓库里的皮棉确实不多了。
就看了一下,四周没人。
就把有福生产出来的皮棉放了200吨到仓库里。
就穿上隐身衣,利用瞬移功能回到了农场的外面。
看了一下四周没人。
就脱掉隐身衣走了出来。
到小林的窑洞门口时,意念一动,手里就多了一篮子空间里的苹果。
拎着水果走进窑洞里。
几个姑娘顿时欢呼起来。
“哥哥,你居然能在这地方买到这么新鲜的苹果,哪里买的?以后吃完了我们也去买。”
正说着,就见老张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
“卫国同志,卫国同志,我们大队长请你过去一趟,他说要和你一起去见场长。”
卫国一听,知道事情有了进展,笑着说:“好,我这就跟你走。”
两人一前一后往大队长家赶。
路上,老张忍不住问:
“卫国同志,那打井的事,你真有把握?那可是难住了场长好几天的事。”
卫国自信地说:“张队长放心,既然我答应了,就肯定能办到。
我们军分区有专门的打井设备和技术人员,对付这种情况,绰绰有余。”
老张听了,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了地。
他乐呵呵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