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游戏竞技 > 诗词一万首 > 第605章 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诗》

第605章 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诗》(2 / 5)

景物描写、情感抒发与佛理阐释。先以对尘世痛苦的感慨引发情感共鸣,再描绘钟山美景营造空灵氛围,为体悟佛法做铺垫,最后阐述佛法感悟,三者紧密相连,层层递进,使诗歌既有情感深度,又具思想高度。

2.意象丰富生动:运用大量意象展现尘世与佛法世界。如“永夜”“六道”等描绘尘世苦难;“花林”“香山”“飞鸟”“落英”等勾勒自然美景;“菩提”“十力”等象征佛法。这些意象生动形象,增强诗歌感染力与表现力,使读者更易理解诗人心境与佛法内涵。

3.结构严谨有序:诗歌从表达尘世困惑,到寻求解脱、描绘钟山游历,再到体悟佛法、传递感悟,结构清晰,逻辑连贯。各部分过渡自然,逐步引导读者深入诗人的精神世界,领略其从尘世到佛法的心灵journey。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思想意义。

……

解析:

1.曰予受尘缚,未得留盖缠

-解析:诗人开篇便直抒胸臆,“曰予”表明是自我陈述,“受尘缚”指自己深受尘世种种烦恼的束缚,难以挣脱。“未得留盖缠”中,“盖缠”在佛教语境里指烦恼,意即没能摆脱这些烦恼的纠缠,生动展现出诗人在尘世中挣扎的状态,奠定了全诗寻求解脱的基调。

2.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长眠

-解析:“三有”指欲有、色有、无色有,涵盖了三界众生的生存状态;“六道”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轮回。诗人将“三有”的存在比作永远的黑夜,“六道”中的生命状态如同长久的沉睡,形象地描绘出众生在轮回中迷茫、痛苦,不见光明的困境,强化了开篇所表达的尘世苦恼。

3.才性乏方便,智力非善权

-解析:此句诗人感慨自身的才性与智力不足。“方便”和“善权”在佛教中都指巧妙、有效的修行方法或度化手段。诗人觉得自己缺乏找到解脱尘世烦恼的有效方式,体现出对自身能力的反思以及对摆脱困境的急切渴望。

4.生住无停相,刹那即徂迁

-解析:“生住”指事物的产生和暂时存在。诗人在此表达世间万物没有静止不变的状态,一切都在刹那间发生变化,“徂迁”强调消逝、变迁之快,深刻体现了佛教中无常的观念,感慨生命和世间万物的短暂与瞬息万变。

5.叹逝比悠稔,交臂乃奢年

-解析:“叹逝”感叹时光流逝,“悠稔”表示长久的时间,诗人认为感叹时光飞逝时,觉得这流逝的光阴比漫长的岁月还要悠长。“交臂”形容时间短暂,像手臂相交的瞬间,“奢年”指长寿之年,这里反用其意,说人生短暂,即使活到高龄,也如白驹过隙,进一步强化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

6.从流既难反,弱丧谓不然

-解析:“从流”指人随着世俗的洪流前行,一旦随波逐流,就很难再回头。“弱丧”原指年少时丧失故乡,这里指年少时迷失了本性。诗人感慨年少迷失本性的人往往不认为自己已随波逐流,难以回头,反映出众生在尘世中难以自知、执迷不悟的状态。

7.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

-解析:“二苦”在佛教中指苦苦(由身心痛苦的感受而生的苦)和行苦(世间万物迁流无常而带来的苦),这两种苦常常如影随形。“三毒”指贪、嗔、痴,这三种烦恼如同火一般在内心自我燃烧,侵蚀人的心灵,形象地描绘出尘世烦恼对人的困扰。

8.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

-解析:“贪痴”即贪婪和痴迷,这种心态会滋生忧愁和畏惧。“热恼”指内心的烦躁苦恼,“焦煎”则强调这种苦恼如被火煎熬一般,形象地展现出因内心的贪痴而导致的精神痛苦,让人感同身受。

9.道心理归终,信首故宜先

-解析:“道心”指追求佛法正道之心,诗人认为从佛法的道理来讲,这是最终的归处。“信首”强调信仰是首要的,应当放在首位,表明诗人意识到信仰佛法是摆脱尘世苦难的关键,决心向佛。

10.驾言追善友,回舆寻胜缘

-解析:“驾言”“回舆”都表示驾车出行,诗人决定驾车去追寻志同道合、能引导自己修行的善友,

最新小说: 海平面升高七十米,我赚麻了 恶魔不会谈恋爱 玩转电竞圈 斗罗V:人面魔蛛,多子多福 那我这仙不是白修了? 穿越万界,成就世界之龙 从全职猎人开始成为无上意志 我的电脑里有个神级文明 这个毒舌师弟正得发邪 中二宝可大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