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是昭皇贵妃也已经醒了。
楚皇后的最后一日,是陪着南瑞、南珩、昭皇贵妃和皇帝一起度过的。
她先是拉过懵懂却似乎感知到离别在即而格外安静的南瑞,柔声对他说,“瑞儿,以后要听父皇的话,也要听……昭娘娘的话。”
她目光转向一旁身着素衣、眉宇间凝着哀愁与刚毅的高长蓉,“昭娘娘会像母后一样疼你,爱你,护你周全。”
南瑞似懂非懂,看看母后,又看看那位美丽的昭娘娘,最终乖巧地点了点头。
楚玉容又看向南煦,声音虽弱,却字字清晰,“陛下,臣妾走后,望您能善待高妹妹。
她……不易。
过往种种,皆因阴差阳错,莫要再让误会影响余生。”
她顿了顿,积攒了些许力气,说出了最深的期盼,“臣妾恳请陛下,待时机成熟,立昭皇贵妃为继后。
她品性高洁,深明大义,足以母仪天下。
如此,瑞儿与珩儿,皆能有所依傍,臣妾……方能安心。”
南煦紧握着她的手,喉头哽咽,重重点头。
这一刻,帝后之间,高长蓉之间,所有过往的纠葛、算计、隔阂,似乎都在生死面前消散了,只剩下最纯粹的责任与托付。
高长蓉半跪在榻前,竖起手立誓,“姐姐……玉容姐姐……长蓉必不负所托!
珩儿与瑞儿,皆是长蓉骨肉,必以性命护他们一世周全安宁!”
楚玉容释然地笑了,那笑容虚弱却纯净,仿佛卸下了所有的重担。
她最后深深看了一眼她的丈夫,她的孩子,和她以德报怨托付后宫与未来的女子,缓缓阖上了双眼。
政和十五年秋,皇后楚玉容薨逝,举国同悲。
帝恸,辍朝五日,帝师为之亲定谥号“成恭”
,取“安民立政曰成,执事坚固曰恭”
,以其贤德,葬于帝陵之侧。
楚皇后薨逝后,昭皇贵妃高长蓉代掌凤印,统领六宫。
她谨记楚后遗言,对南珩、南瑞一视同仁,悉心教养,将凤仪宫打理得井井有条,且时常在皇帝因思念楚后而郁结时,从旁劝慰,其温婉坚忍,逐渐抚平了宫中的哀伤,也赢得了上下一致的敬重。
政和十九年,先皇后三年丧期满,国除大丧。
朝堂之上,众臣皆知继后人选已无悬念。
皇帝南煦颁下明诏,在云雪霁的背书下,以昭皇贵妃“性秉柔嘉,度娴礼法,侍奉宫闱,克尽敬慎,抚育皇子,慈爱有加,堪为六宫表率”
为由,正式册立昭皇贵妃高氏为皇后,继位中宫。
同日,再颁两道重要诏书:
册封七皇子南珩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册封十八皇子南瑞为漛王,赐府邸,享亲王禄。
新后高长蓉身着皇后祎衣,接受百官朝拜,凤仪万千。
她看着身旁的皇帝,看着台下已渐显沉稳的太子南珩和年幼的漛王南瑞,心中百感交集。
高家的罪孽,由她兄长而起,亦由她亲手了结;而楚玉容的恩义与托付,则让她走上了这天下女子至尊之位,肩负起更沉重的责任。
朝局稳定,新后正位,东宫已立。
接下来,关乎国本的教育大计,便成了重中之重。
太子南珩需精进帝王之道,漛王南瑞的兴趣天赋需要引导,而千羽王世子楚归鸿,作为未来镇守边疆的重要藩辅,亦需精心栽培。
在皇帝的再三请求下,这一日,帝师云雪霁于琉璃宫召见新后高长蓉、太子南珩、漛王南瑞以及奉诏入宫的千羽王世子楚归鸿。
“皇后娘娘,”
云雪霁微微颔,即便面对皇后,他依然保持着帝师的然气度,“太子、漛王,归鸿世子。
今日请诸位前来,是为日后学业之事。”
他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太子将为天下主,需明驭下之道,察万物之理;漛王心系稼穑,此乃社稷根基,其志可嘉,当深研之;归鸿世子,承千羽王位,系边疆安稳,为将之道,不可不精。
琉璃宫清静,适宜读书明理。
自明日起,你三人便移至此处学习。”
年岁稍长的南珩、南瑞和楚归鸿皆恭敬应诺。
在外三个月游历归来还没来得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