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仅剩老弱的,则适当进行照顾,不过数量不多,且若自家也拥有养活自己的田地的,则不照顾。
肯定不可能平均分配,毕竟需要保障生产,确保偿还能力,且各家敢不敢贷钱?敢贷敢买多少?都要看对方意愿。
最后,进一步依据田况,细化了其价格,但总体是略低市价一小点,若同一块地,有多家想买,则优先考虑距家近或有田地在旁者。
另外,鼓励有私田者,就是自家田地在限额内,没有收买走的人家,水渠道路这些也掏钱帮着一并修了,当然,其也要让步,水利道路建设需占地时,也要无偿让步。
话归正题,对这些人,鼓励他们将零零散散的田地,通过换田换地这些,尽量将田地聚拢到一块,以方便耕作。
不过,到了实际操作中,各种小问题小诉求也是层出不穷,像是私田有不少山地旱地的家庭,剩余份额不多的,想把山地置换成水田。
这种情况,林默没禁止,不过要补上差价,且只能置换成离家近的田块,兴修不少水利都未能灌溉上的山地,一般都是离村较远的偏僻处,且其多数住在周边,那里多是梯田或新开荒的田,争的人不多,倒是可以操作。
至于换回的山地,虽更偏僻,但折的价也更低,虽然难出手,但还是有人愿要的,尤其这部分田地,放开老幻限制,再匀出周边部分水田,甚至有人家愿意干脆搬过去的。
且此类情况还不少,哪家看上一块,旁人也看上,且较其更符合购买条件,于是便有人,想搬去田附近,以此获得购买资格。
对此,林默并没有卡死,但需要田地购买者,居住地都离田地较远,或有其他因素影响前去耕种的,才会同意此条件。
像是该地块,离购买者居住地有几里距离,或是有河流深谷阻隔,像修大渠那座山,以往,那边多是山地旱地,田地不好,居住的人少。
但现在,虽才刚被改成梯田,还有条大渠供水,且是河中引水,而在山区,河流基本不可能旱到断流,也就是说,这些虽是梯田,但都是浇灌有极大保障的优质水田。
所以不少人想买,而且还是想将田地都换过去,成片买,但一些人因购买条件不符,便打起搬家过去的主意,考虑到有条河阻隔,所以林默拍板同意此操作。
有争吵、有算计,但也有商议与让步等等,且有情报处压着,也没人敢胡来,所以虽然折腾好一番,但也顺利将田地处置妥当。
水渠道路的修建自不必说,原先各家零零碎碎分散各处的田地,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集中,更方便耕种,且促使一部分人,搬至稍偏僻的地方定居,将更多地区利用起来,产出肯定会上升。
不过,这次分田,也顺道对各家进行了模底调查,发现不少问题,不少人家实在太穷,连点像样的农具都没有,更别说牲口这些,分了田,生产效率也不会高。
没办法,只能让情报处的借贷网点,顺道售卖农具、良种以及农资这些,农资就是肥料、生物农药这些,都允许先赊欠。
也不收利息,农具是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良种、农资,则是保产量,没必要收利息,毕竟他们的目的是产出更多粮食。
另外,家禽、猪羊这些的代养业务也推广过来,没办法,田地需要肥料,但这些人,就算能赊,敢赊的又有多少?
所以,林默设计了一套置换的规则,可用家禽家畜粪便,以一定比例换取土肥,农户不吃亏,甚至能占一些便宜。
但收来也不吃亏,毕竟粪便收来后,可以投入沼气池发酵,能额外产出沼气,而植物能吸引的,也是其分解后的养份,再加一些化肥调配,土肥效果更佳,所以双方是共赢。
至于可耕种的牛马驴骡,林家也有代养业务,但手头牲口不多,且繁育慢,但将要改革的地区不少,注定无法满足。
林默只能另想办法,一番考虑,决定在补给点牛马市,开设牲口租赁服务,其实就是连人带牲口,租去耕田拉货这些。
如此,能充分利用民间存栏,既给那些农口用牲口耕作提供机会,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力这些。
后者不多赘述,前者的话,民间自发的有一些,但效率很低,毕竟耕田拉货是重劳作,对牲口负担重,还要吃精料补充体力,但邻里亲戚的又不好收钱,可能对亲近的人不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