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主持工程建设的郑君山,让其在本地,推广佛手瓜等高产作物后,林默回到战俘营。
到的时候,战俘营正在组织训练及学习等工作,还算像模像样,这么多人,能组织起来且不出什么乱子,已经非常不错了。
不过,等找到师兄,他正拿着开销单发呆,开销太大了,为了给这些人养好身体,并提供高强度训练所需的营养,钱花的如流水一般。
更别说,还有训练中的衣服磨损消耗、识字所需笔墨纸消耗,甚至上茅房的厕纸,虽然单人用量少,但也架不住那么多人啊!
本来,还为挣了不少外快正高兴着,但看到这账单,落袋那点钱,全花光都不够,让他头疼无比。
林默只能宽慰,全体参与训练的时间也不算太长,训练结束,那些外快所能继续的时间也不短,再说了,训练过的士兵,最后多数还不是到他们手上。
随后,林默找上留守于此的王明坤,了解这些战俘表现,以及物色选中的人员,情况还算可以,表现优异或有特殊技能者,挑出不少人。
从王明坤这匀了些人手,又从二科匀了些,送去修械所的训练场,训练并替他们测试新武器装备这些,其中就有柱子这位狙击手,自从那次林默嘴瓢让人试炮,这家伙居然还喜欢上了,最主要的,打的还奇准。
战俘营这边,确实挑不出什么毛病,只能说,训练工作,大家都上手了,哪怕游行时抓来那些人,现在也练得像模像样,教得也有模有样。
尤其后者,这些家伙主意多、心思活,对舆论宣传、人心把握的能力极高,可以说,很多学习时的刺头跟不积极分寸,被这些家伙给治得服服贴贴,林默看着记录,都忍不住露出胰妈笑。
在这边呆了一天,好好的瞧瞧看看,便随师兄,正式拜访一番他的同僚与上级,众人还算给面子,只是对于他这么迟来访,有些微词。
好在其中有人帮着周旅搭桥,一位是一名实权团长,之前在军事委员会下属部门任职,戴老板通过关系网与其搭上线,希望协助帮忙一二。
另一位,则是师里副职,虽实权不多,但身份衔级摆在那里,问林家有旧,是林默三叔当年的同学,在学校里关系一般,但后面一起打过几场仗,至今,二人关系依旧未断。
最主要的,其也出身大家族,家中早早便与林家有生意上的往来,部队驻扎重庆后,双方联系加强,更是进一步进行了更多合作,这情况,挺私密,是林默入城后才知晓的。
另外,其余人,多数人对林默的观感也普遍不错,毕竟只是人没来拜访而已,礼可没缺,送的还直接就是功夫,挑这点毛病干啥?
气氛热烈起来后,林默也主动道明了训练开支问题,心疼肯定心疼,不过在林默,隐晦暗示,不久将来,可能将有大战爆发,战斗力不行,很可能在战场上被轻松打崩溃时,众人还是认可了这笔投入。
当然,国府军队,不贪的太少,林默暗示他们,可在改革中投资一些产业获利,没必要揪着下属那点花销做文章,估计也起了不少效果。
另外,为防他们胡乱瞎搞,带来麻烦,林默也挑明话头,要投就以个人或亲属名义,投资正经行当,正常经营、正常获利,别搞巧取豪夺、灰色生意这些。
毕竟,他们不可能永久的驻扎在此地,等调离,你靠非法手段搞起来的产业,大概率会被继任者,拿走握在手上,反而正常经营正常获利,利益在正常合理范畴,继任者才不会花大力气搞走。
另外,席间,师旅里的一些人,还问及中德合作、德械师等相关的情况,这事推动得还挺快,而且为对德借款提供偿换物资的工作,还是戴老板挂名,并掏情报处的资金投资。
而因为像猪鬓、桐油这些,都是零散分布于各地,所以开展相关的采购、促产、粗加工等工作时,免不了与地方上频繁打交道,而情报处的名头又很好用,所以很多人,都知晓情报处跟戴老板参与其中的事儿。
因为有林默借案子掺合推动了一把,中德军事合作,德械师这些,推动进度快了不少,目前合作已取得实质进展,武器开始启运交付。
至于几人询问的目的,不用说,肯定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路子,能让自己成为整编的一员,或者是把调整顺序、时间这些提前一点,国府目前提出的整编计划颇着宏大,单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