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一位风姿飒爽的姑娘出现,林默才豁然起身,遥遥观望、目光温柔,但对方好似有所觉,投来目光时他又悄然躲开。
这时间,茶馆里客人稀疏,小二见了,顺着林默视线看去,误将他当成追求者,打趣起他,也顺带说了对方一些事儿,不过林默没搭理,默默注视着,抽完手中烟,结账离去。
自然不是什么受原身影响,也不是什么旧情复燃,不过是做戏罢了,包括之前发火,还有下楼那一系列举动皆如此。
林默也不敢保证,自己背后没眼睛,或是将来有人来查,他只能做足准备,为这次有点突兀的举动,消除疑点。
手下人的反应,自然也在他预料之中,只是让他没想到,大师兄居然是叛徒,回去听说后,只能是扭扭捏捏、低声下气表示,这只是为曾经做个了结。
这档子事儿,着实在他预料外,他对现在的家庭很满意,并不愿意破坏,让同枕之人伤心,也好在他没出去太久,做得不过,不然可能真要后院失火了。
任务还算顺利,虽然期间难免有些波折,但还是将那些藏在背后使坏的日谍、汉奸清除,江浙等地,被查出来的那些日谍,情报处也借这边吸引目光,雷霆出击,将人清剿。
其中,就包括那次出海,碰见日谍下属势力时,杨海城所侦测的那部电台所属日谍,其是受日本内务省派遣,潜伏当地多年,收集当地情报,且经审问及翻阅留存记录,这些人曾经还真查探过蒋校长情报。
也就是一些普通的、半公开的讯息,并不涉及什么隐秘,从情报价值角度看,此事小的不能再小,但对情报处而言,这却是个大收获。
毕竟,谁喜欢别人查自己的底?老蒋越生气不满,情报处功劳越大,得到的支持也越多,去年因情报处闹得凶,惹出一堆事,虽平息了,但校长对此很不满,态度隐有转变架势,而现在,又近乎被扭转过来,只是不知能持续多久。
说回上海这边,林默所言收拾的汉奸,并非投靠过去的帮众,而是在背后牵桥搭线、出谋划策的那些,经调查,帮会投靠过去,这些人可是出了大力。
当然了,帮会的,跳得欢、干活比较卖力的,也挑了几个收拾了,但不敢太过,没办法,一面要防着一家独大可能带来的更大风险,一面又不能逼得他们真死心塌地为对方卖命。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这次使坏的,是海军方面的日谍,对方真的有兵,担心逼太狠出事,与多数成员不愿投靠的帮会比,明显那些日谍跟铁杆汉奸更该收拾。
再一个,就算林默等人抬一手,也有人来收拾这些人,可别忘了,还有斧头帮跟那位王帮主呢!之前这些人隐而不显,没招来这位阎王,但经林默等人一闹,他们可就藏不住了。
上海之行结束,回来过了一段时间,大概十月份,林默接到了一项新任务,由他带领军事情报科三组,汇合特战室下属特战组,奔赴后方去剿匪。
当然,匪不是指我党,而是那些肆虐各地的土匪,明面说辞,是他在苏南诱杀大量匪徒帮众,还与水警及舟艇部队配合,肃清过沿江匪患,有经验,所以调去清缴川南、湘西湘北湘东北、颚西等地土匪。
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是国内局势逐渐向好,我党被逼撤出苏区,日本人开始坐不住了,四队去岁在华北的袭扰,未能打消日本搞事念想,如历史一般,在华北搞事,想要弄什么华北自治。
当然了,也不是一点效果没有,相较于历史上,其不少布置被王明坤等人给缴了,所以明面的逼压,至于暗地里,全取决于国府某些人,情况并不乐观。
像林默上后方剿匪,便大概率有此原因,老蒋担心情报处导致局势恶化,甚至未尝没有,认为北边之事有他们的原因,戴老板为表态,选择让三组及特别行动组上后方剿匪去。
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诸如为情报处相关产业,在后方落地发展扫清障碍、保驾护航,毕竟哪怕国府已将手伸进这些地区,但终究没有多少根基。
且此事不仅与情报处相关,情报处递了那么多报告,多少应该是有所效用的,校长估计也想将大后方,尤其山城周边山区,彻底掌控在手。
尤其是,同德国军事合作现已谈妥,用的就是借款、货偿模式,林默之前给的建议,增加相关产业发展的建议已推动,长江流域,便是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