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要重新做人。”
这些字迹虽未汇聚,却在同一时刻震动了黄泉井底。黑笛缓缓升起,脱离墨泉,悬于半空,笛孔之中流淌出一缕幽光,顺着地下灵脉蔓延四方,悄然渗入每一寸曾被命书浸染的土地。
大地开始低鸣。
三日后,归明书院接到八百里加急快报:南岭墨竹林一夜之间尽数枯萎,但枯枝之上,竟生出新的竹节,每一节中嵌有一枚玉简,上刻陌生文字。经长老团辨认,竟是失传已久的《心声录》残篇??传说中记载“非耳所闻之声”的古籍。
又一日,西域传来消息:黄泉井水位暴涨,原本干涸多年的周边绿洲重现生机,泉水甘甜清冽,饮之者竟能短暂窥见内心最深的愿望。更有牧民称,夜间常闻井中有歌,歌词无人能懂,却让听者泪流不止。
举世震惊。
民间传言四起:“长生之阵已启,执笔者即天命之人。”
“黑笛苏醒,命劫将至。”
“新的守望者,已在路上。”
面对纷乱舆情,归明书院并未辟谣,亦未封锁消息。院长召集全体讲师,宣布重启一项尘封三百年的仪式??**“心灯会”**。
此会始于夺运宗覆灭之初,由首任院长创立,旨在甄选真正能承载“笔魂”的继承者。其法极为特殊:参与者需在无光之室中独坐七日,不饮不食,仅凭心志维持一线清明。期间,若有“笔影”降临,则视为天选;若心志崩溃,则自动淘汰。
报名者逾十万,涵盖天下各阶层。有世家子弟,也有乞丐游方僧;有白发老儒,也有垂髫幼童。书院开放所有讲堂与静室,供人闭关。
第七夜,风雨大作。
九百九十九间闭关室内,灯火逐一熄灭,唯余三盏仍在燃烧。
第一盏灯下,是一名年轻女子,原为姜氏书塾学生,现为民间著述奖得主。她双目紧闭,额头渗汗,手中虚握,似在写字。突然,她嘴唇微动,吐出一句诗:
>“字是骨,念是血,人心不死笔不绝。”
话音落下,屋顶裂开一线,星光洒落,照在她掌心,竟显出一枚淡淡的笔印。
第二盏灯位于地窖深处,坐着一位former夺运宗弟子,因叛逃家族而遭追杀多年。此刻他浑身颤抖,似在对抗某种无形压迫。忽然,他怒吼一声,撕开衣襟,露出胸前烙印??“逆命者”三字。他咬破手指,在自己胸口划下第四字:
>“我!”
鲜血淋漓之际,灯焰骤涨三尺,一道虚影浮现空中??正是当年被焚毁的《命长卷》扉页,但这一次,上面空白无字,唯有中央浮现一行小字:
>“作者:你自己。”
第三盏灯,也是最后一盏,位于终南山脚的小屋。
那里没有闭关室,也没有符阵守护。只有一位聋哑女孩,盘膝坐在炉火前,双手不断变换手语,仿佛在与谁对话。老讲师静静望着她,眼中既有欣慰,也有不舍。
他知道,她是唯一一个不需要“看见”或“听见”的人。
因为她早已用灵魂感知到了一切。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