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账户,外汇管制这块就兜不住了。”
她的话让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坐在角落的洪付咳嗽了一声,这位旁系出身的负责人,一直对洪晓的“特权”颇有微词。
去年洪晓为了压低成本,强行替换了物流园的建材供应商,导致洪付负责的质检环节差点出纰漏,最后还是他自掏腰包补了质检报告的漏洞。
“我倒觉得,洪晓的手段太‘野’了。”
洪付放下手里的茶杯,语气带着点隐忍,
“上次替换供应商,差点被市监局抽查到;万一闹出人身安全问题,媒体一曝光,咱们整个集团的口碑都得受影响,家族那边已经有人议论了,说嫡系拿着资源瞎折腾,最后擦屁股的还是整个商业板块。”
洪明立刻抬眼反驳:
“议论有什么用?去年供应链的分红,他们拿的比往年多了三成,不还是靠晓儿打开的市场?”
这话戳中了洪付的软肋——他虽然不满洪晓的做法,却离不开洪晓带来的利益。
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再说话,只是端起茶杯抿了口,掩饰脸上的尴尬。
会议室的气氛又回到了“利益优先”的轨道上。
洪莉看着沉默的洪付,又看了眼坚持维护洪晓的洪明,手指在流水表上敲了敲,提出了折中方案:
“空壳公司流水,我让财务重新调整备注,改成‘海外子公司投资款’,再补一份虚假的投资协议,暂时能捂住;至于晓儿那边,请洪明总给他提个醒,别再搞人身威胁,实在不行,就用‘钱’解决。”
这个方案没人反对。
与其争论“该不该做”,不如想办法“怎么捂住”,只要商业板块的利润不受损,只要别捅出需要老爷子出面收拾的大篓子,洪晓的那些“小动作”,就值得被默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