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 第59章 他不抬头可所有人都在看他

第59章 他不抬头可所有人都在看他(1 / 2)

“灯种使”

赴弘农授法第三日,当地的刺史突然下令查封了讲棚,理由是“私传宫法,扰乱民治”

消息迅传回东宫,徐惠显得有些错愕。

她立刻开始查源,却现刺史与崔明远有着不浅的旧交,心中愈疑虑。

“柳如意,派王玄策去弘农,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徐惠的声音虽然轻柔,但不容置疑。

夜晚再次降临,王玄策默默地接受了任务,消失在夜色中。

徐惠在灯下继续审阅文件,手指轻轻摩挲着那份《民医灯守则》。

窗外,风声渐起,纸莲轻巧地落在她的手中,带来了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你让灯自己走,可路是弯的。”

过了几日,王玄策带回了确凿的证据。

刺史不仅与崔明远勾结,还在暗中囤积“清瘟正方”

,欲借疫情牟利。

徐惠将所有证据封存,只给李承乾送上了一纸简报:“风已出城,有人想截风点火。”

李承乾接过简报,沉默片刻,随后吩咐道:“高履行,来东宫一趟。”

高履行匆匆赶来,心中满是疑惑。

李承乾微笑着问道:“若我说,愿将‘协济’之法赠予天下州县,任其自建药园、自立灯使,只求年终报个数——陛下会信吗?”

高履行愣了一下,随即面露震惊:“此非放权,乃布势。

殿下,此举若成,天下州县必将效仿,民心归附,太子之势如虹!”

李承乾点了点头,神色中带着一丝决然:“高卿所言极是。

当夜,我亲自撰写了《协济天下疏》,题曰:‘非东宫之术,乃万民可践之道’,呈递内廷。”

疏文递入内廷,李二览疏三日未批,但民间已经闻风而动。

七日后,汴州、益州、荆州三地刺史联名上奏,请求“依长安例设协济园”

,百姓欢呼雀跃。

长孙无忌密奏:“太子不争一城,却争天下民心。”

李二沉默片刻,终于批了:“可试行,须太医院派员监理。”

李承乾接旨,欣然允之,反命孙思邈亲自挑选十名弟子,分赴三州“监理”

临行前,他密授孙思邈一策:“不查账,不审药,只问一句话——‘百姓认不认灯使?’若认,便保;若不认,便换。”

孙思邈领命而去,徐惠则将《民医灯守则》刻成木版,随药种使广为印。

东宫内,李承乾站在窗前,目光凝重地看着远处的灯火。

他轻声问道:“如果有人想截风点火,那我便让他尝尝风暴的厉害。”

徐惠微微一笑,轻声应道:“殿下,民心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现在,您的船已经扬帆,风势正猛。”

李承乾点了点头,转身向内走去,只留下一句话在空气中回荡:“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场风暴会将我们带往何处。”

夜色深沉,长安城内的灯火如织,仿佛在诉说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密语。

夜幕低垂,长安城像一块缀满星辰的巨大丝绒,灯火辉煌。

武媚娘独自站在城南那处能俯瞰众生的高坡上,感受着晚风拂过脸庞,带来一丝凉意,也吹动了她鬓角的丝。

视线越过重重屋檐,落在远方那片闪烁的灯海,忽地,一道流星撕裂夜空,曳着长长的尾光,精准地坠向…弘农的方向!

她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喃喃自语:“你啊,不再亲自点灯了,可这天下人,都开始学着你的样子,燃起了这燎原之势。”

这漫天灯火,不就是李承乾种下的“星星之火”

么?

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如同猫咪落地般无声无息。

法融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她的身后,双手递上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件。

信封上没有任何标记,仿佛是从虚空中飘来的一般。

武媚娘接过信,展开,快浏览。

信上短短几行字,却蕴含着惊人的信息:弘农刺史昨夜暴毙,死因不明,新任代刺史走马上任,而此人,正是当年那个“铁眼郎”

的父亲!

这老家伙,可不是什么善茬啊!

更让她玩味的是,信中最后

最新小说: 火烧黎明 背欺里火宿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不学鸳鸯老 九娘 破怨师 病娇总裁的黑月光又重生了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